從2004年春夏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審送審的化纖、絲綢產品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在化纖、絲綢女裝用面料的開發能力方面普遍有所增強,浙江杭州地區的企業在化纖絲綢產品的開發能力上較國內其他地區的水平要高。但專家評委也指出,送審的化纖及絲綢產品原料應用和色彩應用方面與國外產呂仍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化纖與絲綢產品的開發應首先明確產品在終端市場上的定位,再進行有目的的原料選擇、工藝配置和色彩搭配,以避免出現技術評委認為不錯,但服裝設計師評委認為不好用的情況。
?此次參評的化纖產品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在普通PET、PBT的基礎上,化纖企業開始大量使用陽離子染色滌綸(七彩滌)、超細滌綸、有光滌綸,此外,開始開發消光滌綸產品。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粘膠、尼龍純紡產品。
?2、交織產品豐富多樣,包括河流麻、滌棉、滌與人造絲、滌粘交織,此外,多纖維混紡產品有現織物風格較有優勢,利用多種纖維的不同性來進行設計的產品不在少數。
?3、輕薄、透明、起縐的春夏季女裝用產品和功能性的運動休閑裝用產品形成參評產品的主要特色。一方面通過制造形成各種表面風格,裝飾性強;一方面充分發揮化纖纖維的優勢形成高功能性的運動休閑類產品。
?4、化纖仿天然產品以全消光滌綸仿棉外觀、滌粘或滌棉仿麻、滌綸仿毛米,力圖做到外觀和穿著舒適性都接近天然纖維產品。
?5、后整理的開發利用受到企業的重視,后整理結果有三個方向:一是通過磨毛、刮染、軋染、紙感處理等為產品增加質感;二是通過復合、貼膜等為產品增加功能;三是通過軋花、刺繡等復合工藝形成產品獨特風格。
?在新原料的應用方面,產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1、彈力產品應用傳統彈性纖維之外,低彈纖維開始受到重視,如杜邦T--400,遠東SideBy Side,剛性介于常規PET、PET之間的PTT等,這些纖維具有更好的低溫染色型,同時增加織物成品的服用舒適性和表面風格。
?2、環保型纖維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如新一代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如Loycell、Model、大豆纖維、竹纖維等,以及聚乳酸纖維Lactron、錦綸66纖維Meryl,在春夏季面料產品的開發中占有一席之地。
?3、能夠為產品帶來永久功能的功能性纖維開始出現,如抗菌纖維Meryl SkinlifE、AMF、Amicor、芳香、陶瓷粉末遠紅外纖維、抗紫外纖維、Coolmax、Coolplus多孔槽纖維、Viloft保暖纖維、抗靜電用導電絲等,這些原料在以運動休閑服裝為終端市場的產品中得到了應用。
?絲綢參評產品特點:
?1、除了以傳統的廠絲、絹絲、生絲為原料的純紡產品之外,絲綢產品采用了其他原料與真絲進行低比例的混紡,但在混紡原料的選擇上比較謹慎,只采用了滌、人棉、錦綸、高支棉以及Tactel、Tencel、Lyocell這些纖維特性較為柔軟滑糯與真絲相近的原料,以使成品保持真絲產品傳統的風格特性。
?2、絲綢產品的開發重點仍然放在織造工藝的變化上,通過花型的改變和外觀褶皺等來增加產品競爭力。
?3、通過彈力絲形成的各種泡縐織物為數不少,風格各異。
? 不過,送審的絲綢產品在設計方面仍沒有擺脫以工藝為主的老思路,大膽的原料搭配方式比較少見,流行色的應用還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