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逐步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公司化、國際化、信息化等現代交易方式已經嶄露頭角。時代呼喚著輕紡城經營戶必須超越傳統,接軌現代,提升創新營銷方式。
近兩年來,公司化交易在輕紡城經營大戶中已經被普遍采用,但目前450家公司,相對于從事紡織品經營的6330戶這個總數而言,比例明顯偏低,大部分布商還是習慣于等客上門,現場、現貨、現金交易。這種帶有地攤模式的經營方式,不但影響了輕紡城的對外形象和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也制約了經營戶自身的業務拓展。有關人士認為,國家正在提倡實行公司化交易,布商應積極順應這一趨勢。輕紡城經營戶要破“城”而出,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開展對外貿易,變內銷為內外并舉,變被動為主動。在外經貿局了解到,目前輕紡城已有41家經營戶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但真正涉足的只有9家。由此可見,輕紡城經營戶大部分對國際化經營還在觀望之中,而這,恰恰喪失了時間和機遇。相反,及早融入國際化,也就會早受惠。有事實為證:一些主動接軌國際市場的布商,已經把客源擴散到全球,自身也因此得到快速發展。從內貿轉向外貿,業務因此增加了倍多的陸張貿易有限公司,目前出口的比例占總貿易額的90%。總經理陸其根對走外向之路感觸最深的就是,做外貿不僅客源穩定,且業務也越做越大。據了解,該公司除部分掛靠出口外,現在每月的自營出口就有100多萬美元。
在“e”時代,網絡把“遠在天涯”變成了“近在咫尺”,地球真正成了一個村落,客戶間不用見面照樣可以成交。應用信息化手段,我們不但可以經常與老客戶進行聯絡,而且能夠結識更多的新朋友。宇翔布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華說,他們的公司在4年前就開始利用網絡進行經營活動,電子郵件,網上洽談,使經營變得更加方便,掌握信息地更及時。他還說,目前客戶中,有幾位就是通過網絡“做媒”,最終發展成貿易上的“姻緣”。永豐布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永興認為,在非典對輕紡城影響最大的時候,網絡的優越性表現得更加明顯,采用非接觸性貿易的公司,受到的影響比等著客戶上門的攤位要小得多,生意也好得多。
馮建榮在調研開放型經濟時指出:
企業要善用外面的市場
紹興縣委副書記、縣長馮建榮6月23日專題調研全縣開放型經濟時指出,進一步加快擴大對外開放,是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重點企業開放型企業要發揮積極作用。紹興縣副縣長孟柏干一同參加調研。
馮建榮先后來到紹興索密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八達銅業有限公司、紹興新笙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和浙江新時代染整有限公司,深入車間,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聽取企業經營者有關情況介紹。在紹興縣安昌鎮,馮建榮還召集“亞太高科”等5家企業的經營者進行座談。
馮建榮說,政府的“產品”,就是為企業提供好的服務,對外商投資企業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他指出,加快和擴大對外開放,有助于迅速擴大經濟總量,有助于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有助于進一步改善紹興縣的對外形象。要進一步做好擴大出口和外資增量的文章。要利用國外先進的設備和管理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國際化步伐。馮建榮說,企業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搞技改,實現不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要善于利用外面的力量、外面的市場。紹興縣要有海納百川、地容萬物的胸懷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政府在這方面要提供最好的服務,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政府就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蔣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