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聚酯切片、聚酯原料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以及下游紗廠看好后市,紛紛主動到生產廠家進貨,國內滌綸短纖再次有所上漲,周三江浙市場上國產1.4D*38MM直紡滌短大化纖的實際成交價已經高達8900-9000元/噸,部分一線品牌的滌短價格已經高達9100元/噸,1.2D直紡短纖售價已經達到9200元/噸,山東市場上1.4D產品的實際成交價也已經高達8900-9000元/噸左右,在十方聚酯切片七月聯合報價7900元/噸以及短纖最低限價9000元/噸的指導價出臺后,國內滌綸短纖市場總體價位已經到達9000元/噸的價位附近。
進入本周以來,國內聚酯原料市場總體保持穩定,華東貿易商對PTA的報價基本上在5800-5850元/噸(現款到廠價),實際成交價則保持在5700-5800元/噸(現款自提價),與上周同期相比并未出現明顯變化,而外盤的近洋現貨報價也維持在560-570美元/噸(CFR 中國 L/C 90天),實際成交價則在560美元/噸(CFR 中國 L/C 90天)附近,貿易商對EG的報價基本上在6800-6900元/噸(現款到廠價),實際成交價也在6700-6800元/噸(現款自提價),而外盤方面由于跟進的企業和貿易商較多,價格較前周有明顯上漲,目前外盤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660-670美元/噸(CFR 中國 L/C 90天)左右,660美元/噸以下的貨源已經不太容易找到;聚酯切片市場總體波瀾不驚,在十方高結低報的背景下,國產大聚酯切片合同外市場報價在8300元/噸,而實際成交價則在8100-8200元/噸,國產小聚酯切片的實際成交價則在8000元/噸附近,聚酯企業產銷兩旺。
前道原料不斷上漲,使得下游紡紗廠的進貨熱情近來有所提高,不少紡紗廠已經主動到短纖生產企業進貨,加上國內幾大企業因為檢修的緣故,滌綸短纖近來供應明顯偏緊,大多數廠基本上沒有庫存,江浙市場上1.4D常規產品的實際成交價在9000元/噸左右,除一些二線品牌的產品仍在9000元/噸以下外,一些一線品牌(如儀化)的實際成交價已經達到9100元/噸,市場上有消息說9200元/噸的少量成交也已經有出現,福建省場的滌短大化纖實際成交價在8800-9000元/噸,由于受到部分進口貨的沖擊,實際成交價較江浙、山東地區要略低100元/噸左右,山東地區的1.4D產品與江浙地區基本持平,周三主流價位仍在8900-9000元/噸附近徘徊。
在原料滌綸短纖價格不斷攀漲的刺激下,國內紗市行情漸有起色,上周末以來行情明顯升溫,價格更是全面啟動,由于面料銷售的火爆,雖然價格同期未能跟漲,但略有薄利的織造企業還是愿意購進一定數量的滌紗以備生產,再加上部分市場經營資金的進入(由于純滌紗一段時間以來出于頹勢,價格不斷回落,近期滌短價格明顯走強使經營公司產生炒底心理),一直以來萎靡不振的純滌紗市場全面啟動,尤其是高支紗市場上升勢頭十分明顯,自上周末到本周三,短短數天的時間,高支紗市場價格回調了500元/噸以上,錢清原料市場上50S純滌紗的報價已經回升到13800-14000元/噸,實際成交價也在13600-13800元/噸,部分品質優良的純滌紗實際成交價已經躍過14000元/噸大關,與上周同期相比,50S純滌紗的最高漲幅在800元/噸以上,45S純滌紗的市場報價也已經回升到13600-13800元/噸左右,同期在價格上漲的帶動下,部分織造企業也開始入市采購,純滌紗的銷量也開始有所放大。
隨著紗市在原料行情帶動下出現明顯的啟動跡象,滌綸短纖在9000元/噸左右的價位附近堅挺走堅,不少企業都是呈供不應求的態勢,但從以往的情況來看,9000元/噸始終是制約滌短價位的一個重要阻力關口,應該說,滌短(1.4D)到了這個價位后,何去何從也成為業者最關注的一個焦點,隨著濟南化纖、洛陽石化、遼化等企業的檢修結束和七月份儀征化纖9萬噸短絲新生產線的投產,滌綸短纖的供應量將得到明顯增加,而終端面料市場目前的外貿訂單不是很多,后續訂單也有脫節現象顯現,內銷市場本周銷量有所回落,周一以來僅維持在600-650萬米/日的水平,同時面料價格也不能和原料價格一樣出現同步上漲,成為制約原料行情繼續向上發展的阻力之一,紗類價格的上攻多半仍是受益于原料上漲,上行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滌綸短纖維的走勢預計仍將以穩為主,但不排除在慣性上沖的帶動下仍有沖一沖高位的可能;筆者認為滌綸短纖上攻到目前的高度后市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下道紗線、面料的后期走勢,靠原料上漲所產生的拉動和支撐已經變得較為有限,預計如果滌綸短纖在近一段時間內能經受住供應量增加的考驗而仍能在價格上保持穩定的話,隨著下半年紡織旺季的逐步到來,后期走勢走望進一步走強走堅。(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