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國民經濟可以說是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從目前掌握的部分數據來看,紡織行業為這份成績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運行質量進一步提升
上半年,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工業生產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4%,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占GDP的比重為28.3%,比一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占比回升態勢已延續三個季度。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顯著。隨著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投資需求拉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兩新一重”和短板弱項,加大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支撐經濟恢復向好。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2%,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3.2%,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其中,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僅在1至5月完成額便同比增長17.1%,服裝業同比增長8.3%,化纖業同比增長21.7%。凈出口需求延續增長勢頭。穩外貿成效不斷顯現,進出口增勢良好。上半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1%,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據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穩健增長,按人民幣和美元計,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3%和11.9%,與2019年同期比亦保持較快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紡織品受口罩出口回落影響同比出現下降,服裝在外需回暖帶動下增長迅速。
新動能助推經濟復蘇,新業態釋放市場活力
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6%和22.8%,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7和6.9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繼續穩定恢復,產能利用率處于近年較高水平,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企業效益改善。其中,紡織行業經濟運行表現穩健,產能利用率回升明顯,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為推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作出了行業貢獻。
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增速較一季度回落8.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7.0%(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較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增速略高于疫情前水平。制造業作為三大門類之一增長17.1%,兩年平均增速為7.5%,高于疫情前水平,成為工業生產穩中加固的壓艙石。有數據顯示,超八成行業和產品實現增長。分行業看,1至6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9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其中29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分產品看,1至6月份,612種工業主要產品中,535種產品產量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87.4%。產能利用率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上半年,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9%,較去年同期提高6.8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其中,紡織、化纖行業產能利用率回升明顯,較去年同期提高9個百分點以上。
裝備和高技術制造業引領作用凸顯。上半年,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8%、22.6%,明顯高于其他行業板塊;原材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兩年平均增長6.0%,接近疫情前水平。消費品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4.8%。其中,食品、紡織、造紙、化纖等行業增速在8.2%—13.4%,呈逐步恢復態勢。另外,抗疫相關物資出口大幅增長。其中,防疫用品所需原料海外需求旺盛,拉動化纖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長51.8%。醫療等抗疫和運輸裝備物資的出口為全球抗疫、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撐。
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3.4%,兩年平均增長21.7%,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較快增長勢頭。此期間,全國3.3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900.1億元,同比增長20.8%;利潤總額891.7億元,同比增長56.4%;營業收入利潤率4.7%,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總之,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穩中加固,但企業、行業、地區間不均衡現象有所加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下游行業影響加大,產業鏈、供應鏈斷點堵點依然存在,外部不確定因素較多,工業經濟穩定恢復仍面臨多方面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