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越南遭受嚴峻的新冠疫情沖擊,據臺媒消息,日前傳出在越南平陽省的臺資企業安普新公司內1名員工確診,當地政府下令工廠即刻關閉,所有員工在原地等待并且進行篩檢。引起廠區內的其他越南員工恐慌,集體沖到廠區大門想要離開,甚至在面對封鎖的鐵門時,數百名員工合力將廠區大門“搖爛”,接著就趁隙逃離廠區。
當地媒體稱,安普新在越南的工廠廠區內共有5900名員工,在發生員工逃離廠區的事件后,當地主管部門表示已經要求員工回來做篩檢,但并沒有透露到底有多少人逃走,也沒有透露有多少人沒有回來篩檢。
疫情反撲嚴重,東南亞多個國家新增確診創新高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正以極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導致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激增。目前,德爾塔毒株已出現在至少104個國家和地區,預計其很快將成為全球流行的主導新冠病毒。截至北京時間7月13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88012550例,累計死亡病例4054980例。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417329例,新增死亡病例6570例。
事實上,除了越南外,美國、俄羅斯等海外國家近期的疫情形勢非常不樂觀,特別是越南、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新冠確診數據都在連續創新高。
1、越南刷新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工業園區關閉
越南衛生部通報,在過去24小時內,該國新增新冠確診1953例,較前一日又增加了100例,再次刷新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并已連續7天超過千例,大多數病例來自暴發疫情最嚴重的胡志明市。
從7月9日0時起,胡志明市按照越南政府總理第16號指示實施為期15天的社交距離措施。截至目前,胡志明市22個郡縣的107個地方實行封鎖。越南北部的北江省下令,由于疫情原因,暫時關閉四家工業園區,其中三家園區中設有臺灣鴻海的工廠。
2、緬甸新增確診、新增死亡病例創新高,關閉學校
緬甸衛生與體育部發布消息稱,12日共進行了14432次核酸檢測,其中有5014例確診,確診率接近35%,當日新增死亡病例89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都再次刷新了緬甸出現新冠疫情以來的最高紀錄。緬甸衛生和體育部當日表示,為防控新冠疫情,該國將于9日至23日臨時關閉基礎教育學校。
3、泰國單日新增創新高,延長緊急狀態
當地新增9418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創單日新高。鑒于日益嚴峻的疫情形勢,中心當天決定從7月12日起在曼谷、佛統府、暖武里府、巴吞他尼府、沙沒沙空府和北欖府實施更嚴厲的管制措施,禁止民眾在21時至次日凌晨4時期間外出。原定將于7月31日到期的緊急狀態法再次延長兩個月至9月30日。
4、印度日增確診病例超4.2萬例
據印度衛生部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30874376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37154例;新增死亡病例724例,累計死亡病例408764例。印度衛生部10日數據顯示,印度當日新增確診病例42766例。
海外疫情嚴峻,訂單回流之下,紡織市場突破淡季桎梏,原料上漲超150%
海外疫情日趨嚴峻,除了對于當地人民造成較為嚴重的恐慌外,還對當地的工業和制造業企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造成工廠停工、園區關閉、員工放假等,如2020年一般再次遭遇“暫!蔽C。制造業國家疫情反撲,對于我國國內市場無疑帶來了利好拉動,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也開始回流我國,對國內紡織、化工、橡膠等多個行業帶來訂單方面的數量激增。
雖然目前處于紡織行業淡季,但淡季不淡似乎成了今年的新鮮事,多個紡織集群迎來了開機率大幅回升。近一周織造開機率攀升之勢猶如年后復產復工,海寧、常熟甚至已經超過了90%。多國于近期再度收緊限制措施,日本、越南甚至進入“重新封鎖”。此外,印度、印尼、南非等國外貿風險不斷升級,紡織外貿或將受到影響。
這給世界第一紡織大國的中國帶來機會,東南亞紡織業訂單開始大量轉移到中國,多家紡織公司已陸續承接到東南亞回流訂單。部分企業表示,目前訂單持續增長,且已經排隊到8月,而上游原材料也在需求驟增之下呈現貨緊價揚態勢。
PTA:本周 PTA 市場震蕩上行,本周華東市場周均價 5152 元/噸,環比上漲 1.40%;
MEG:本周華東市場均價為 5068 元/噸,較上周均價上漲 1.85%,華南市場均價為 5078 元/噸。
滌綸長絲:本周滌綸長絲上行,POY 價格 7850 元/噸,上調 325 元/噸;FDY 價格為 8025 元/噸,上調 250 元/噸;DTY 價格為 9200 元/噸,上調 400 元/噸。
氨綸:浙江地區氨綸40D主流參考報價72000-75000元/噸,較一周前上漲2000-3000元/噸,氨綸20D當前報價也已經上漲至90000-95000元/噸,今年以來上漲幅度達到86%,較去年同期上漲幅度超過150%。
除此之外,東南亞地區的疫情對于我國的染料、化纖產品等化工品,以及國內橡膠產業鏈及手套、輪胎等產品及原料的供不應求和漲價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目前看起來,訂單回來和需求拉動對于行業有很大的利好,但是短期利好十分有限。
這部分訂單多呈現小批量、多品種、快交期等特點,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如果只是滿足于目前的利好而沒有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的不可替代性也不夠強的話,那么一旦疫情有所好轉,競爭激烈程度增加,國內化工品是否還能繼續利好,行情又是否會急轉直下將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