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環境而言,紡織服裝市場想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日,同時,疫情的反復、病毒的變異仍然是阻礙市場轉好的一顆“定時炸彈”。內、外貿市場并沒有全面開花,海外訂單回流能否帶動訂單持續下達,還需要時間來印證!
96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利潤大頭全給龍頭搶了去
隨著兩市季報的全面披露,A股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全面顯現,觀察來看,龍頭企業的表現依然十分亮眼,但行業的“馬太效應”也在持續加劇,在海瀾之家、雅戈爾、森馬等巨頭營收穩健增長之際,不少中小紡織服裝企業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一季度,滬深兩市96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1.2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54.70億元。毋庸置疑的是,海瀾之家、雅戈爾、華利集團、森馬服飾及百隆東方等頭部大廠依然名列前茅。
東方證券分析師施紅梅認為,就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一季度行業同比增速在去年低基數下,表現亮眼,以時尚休閑、運動、美妝、黃金珠寶等為代表的多數細分行業的龍頭收入和盈利規模超越2019年一季度的體量;而上游制造也在一季度呈現出訂單迅速恢復的態勢,這與行業需求復蘇的趨勢一致;而在國內經濟生活恢復常態的情況下,消費場景逐步進入正常軌道,考慮到東南亞疫情吃緊,預計這輪行業上下游的復蘇能在二季度得到延續。經歷疫情的洗牌,龍頭集中度提升的步伐也越來越明顯。
60家服裝家紡企業巨大“隱患”:524.18億元天量庫存猶如泰山壓頂
而另一方面,在2020年疫情因素之下,A股服裝家紡公司面臨的困難也不小,盡管極其難得的交出了疫情之后的年度成績單,但在這些數據的背后,服裝家紡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卻存在巨大“隱患”。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60家服裝家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73.2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合計15.51億元,合計存貨金額則達到524.18億元。
此前曾有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因原料價格上漲導致上市公司囤積原材料,還是生產產品積壓,都會對上市公司盈利帶來隱憂。原料囤積過多,可能讓上市公司遭遇原料價格下跌風險,而產成品積壓,可能是市場供需失衡導致,對市場都不是個好消息。
疫情反復是“定時炸彈”,海外訂單回流還需要時間來印證
目前,海外疫情依舊嚴峻,疫情導致的服裝品牌虧損嚴重的現象仍在繼續。
盡管受到去年一季度經營活動受疫情較大影響或者上年同期凈利潤基數偏低等因素,多家紡織服裝行業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喜,勢頭比較好,但從一季度服裝出口增速來看,服裝出口3月后增勢回落,后續走勢還是不容樂觀。3月,我國服裝出口92.5億美元,雖比2020年3月增長42.1%,但比2019年3月僅增長6.8%,增速大大低于前兩個月。今年前兩個月,美國和日本服裝零售同比分別減少11%和18%,歐盟一月份服裝零售同比下跌高達30%,這顯示出全球經濟復蘇仍不穩固,歐洲及新興經濟體受疫情影響,需求仍然低迷。
從下游紡織品端的情況似乎更加直觀,據中國海關總署5月7日公布的數據,4月紡織品出口現負增長,4月,紡織品出口788.6億元,下降23.3%,環比增長26.4%。而從近期紡織面料貿易端來看,訂單卻依舊有下滑的趨勢,根據多位染廠工作人員反饋,目前印染廠的訂單主要是以內貿的“市場單”為主,這部分訂單數量龐大,短時間會給印染市場營造出異常忙碌的景象,不過與之相對應的正常訂單卻在今年表現平平。
據一位紡織外貿商介紹,他們今年的外貿訂單非常不樂觀,相對于2020年同時期還下滑了30%,要知道2020年因為疫情他們的訂單相對往年是減少了50%的。今年國內疫情已經結束,但紡織外貿市場卻似乎并沒有好轉。歐美疫情反復、國際關系,同時疊加去年紡織服裝庫存過高,導致了外貿訂單大幅減少,自然流向印染的訂單數量也相當有限。
另外印染廠對市場單的偏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訂單的生產。數量大、要求低的市場單可以讓印染廠的開機率迅速提高、利潤快速增加,而數量少、要求高的正常訂單則沒有這些優勢,印染廠自然更熱衷于市場單。不過市場單的持續性一直被人所詬病,畢竟這類訂單都有備貨、補貨的情況,一波忙碌的生產之后,往往是更長時間的等待。旺季之下,這些訂單沒能撐起印染廠的開機率,淡季來了,與下游需求有直接反應的印染廠生產負荷可能會進一步走弱。
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這場危機在全球范圍內使紡織服裝業的企業損失了30%的銷售額和90%的利潤。疫苗的問世在去年年底讓該行業獲得了希望,但疫苗接種的緩慢進展可能會延長紡織服裝業的痛苦時期。
從大環境而言,紡織服裝市場想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還需要一定的時日,同時,疫情的反復、病毒的變異仍然是阻礙市場轉好的一顆“定時炸彈”。內、外貿市場并沒有全面開花,海外訂單回流能否帶動訂單持續下達,還需要時間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