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發現中國最早的絲綢 距今5500年
2019-12-10 15:54:11 來源:鄭州晚報
近日,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在滎陽青臺遺址揭牌。揭牌儀式上,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鄭小玲等公布了最新考古研究發現:在鄭州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仰韶時代中期的絲綢距今5500年左右,早于距今4000余年的良渚文化錢山漾遺址的絲綢,為當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絲綢。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家蠶、繅絲織綢的國家。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載體,絲綢起源一直令世界矚目。鄭小玲說,2015年以來,中國絲綢博物館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尋找中國絲綢之源”項目,分別在滎陽青臺、汪溝,鞏義雙槐樹等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遺址開展工作。趙豐告訴記者,2017年和2019年,該館科研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酶聯免疫等技術對滎陽汪溝遺址甕棺內提取的碳化織物的纖維材質和組織結構進行鑒定,根據碳化痕跡孔隙和殘留纖維的電鏡觀察,發現絞經織物,紗線較細,是四經絞羅織物碳化后的痕跡。根據酶聯免疫檢測結果,可以確認絞經織物是絲織品的殘存。這與20世紀80年代青臺遺址出土的織物屬于同類絲織物。鄭州市汪溝、青臺遺址發現的絲綢和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骨雕家蠶,確切證明了中國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家蠶制絲。“絲綢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特質,我們常說,亞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倫,棉花源自印度,絲綢源自中國。此次發現對研究中國絲綢文化起源、傳承中華5000年文明有著重要意義!壁w豐高度評價此次考古發現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