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中國服裝科技發展會議上,江南大學教授、江蘇服裝智能制造聯盟主任沈雷做了題為“創新,賦能智能服裝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
沈雷教授從國際奢侈品品牌的創新出發,對全球智能服裝和可穿戴市場現狀及前景做了全方位分析,分享了國內外高校智能服裝科研最新成果和智能服裝科技公司案例,并對智能服裝的未來做了展望。
沈雷教授指出,目前可穿戴設備產業全景包括VR頭顯、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鞋、耳戴設備和智能服飾。2008-2018年間,全球1045家可穿戴科技企業中,有345家拿到過投資,108家中國企業位列其中,有38%的智能服裝應用在運動戶外領域,另有38%應用在音樂影像領域,醫療健康和安全定位的智能服裝開發數量很少但最為用戶期待。
就目前研究方面,國際上,麻省理工大學Gregory Rutledge教授團隊研發的凝膠紡絲gel spinning新型納米纖維防彈衣、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了傳感器收集人體生理信號并通過集成的形狀記憶合金使衣服變形的響應式智能服裝、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集成能量收集存儲防水智能紡織品、馬里蘭大學柔性鋰離子導電陶瓷可水洗織物服裝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國內,研發航天員專用服裝和消防服的東華大學李俊教授團隊、研發安全設計與醫療智能服裝系列的江南大學沈雷教授團隊、香港理工大學斥資6億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作成立的智能服裝設計實驗室、研發電子-大腦互動顯示智能服裝的復旦大學彭慧勝教授團隊、研發紅外線成像“熱隱身”智能服裝的浙江大學柏浩教授團隊等,都是國內智能服裝的先鋒團隊。
同時,國際國內服裝產業對智能服裝和可穿戴的熱情從未減少。沈雷教授列舉的大量案例,讓大家眼界大開:日本ATOUN適老化動力輔助智能服裝,其中的傳感器可在檢測到身體有核心運動變化時立即啟動馬達,從而對用戶起到力量輔助作用;Polar Team Pro智能運動服能實時追蹤運動心率指標并與Team Pro系統整合,提供實時訓練數據,運動員和教練監控健身狀況;Lumo Bodytech公司研發的Lumo Lift姿勢追蹤智能服裝,可以在運動過程中透過傳感器來得知脊椎活動的智能化運動衣,通過振動來改善站姿和坐姿;Owlet care公司研發的兒童睡眠呼吸監測智能襪子,可識別兒童潛在的健康問題,如睡眠不規則、RSV(呼吸融合細胞病毒)、肺炎、支氣管炎、慢性肺病和心臟缺陷等,為兒童智能服裝打開了新思路。在國內,紅豆與中科院合作研發的智能服裝及多款可穿戴設備都已取得突破,具有自發熱和高保暖的功能石墨烯背心,是紅豆男裝今年主打的黑科技爆款。此外,還有小米公司的可拆卸式紅外散熱片碳纖維發熱羽絨服、智裳科技的瘦身服裝和智能內衣、國內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科大訊飛2018年起加緊布局醫療級智能服裝領域并投資的Cyrcadia乳腺癌檢測文胸等。
“隨著智能服裝產業的崛起,市場上的服裝品類也越來越多。”沈雷教授說道。2017NadiX瑜珈褲,可通過身體特定部位,監測移動的身體或姿勢正確性,藍牙連接APP并提供信息;2016年阿迪達斯推出世界上第一件智能賽車服,具有生物數據追蹤功能,其中的NFC智能標簽可存儲車手的個人身份信息;2018年日本Ravijour智能文胸內置感應器,可監測心率并通過藍牙傳輸至手機,一旦達到心跳設定值,內衣會自動解開;哈佛大學懷斯生物程研究所研發的“勇士織衣”智能作戰服,采用大量織帶,內置低功耗微處理器和柔性應變傳感器網絡,通過模仿人體腿部肌肉和肌腱的動作,可降低士兵肌肉損傷風險。
近年來,沈雷教授的設計團隊致力于針織品牌設計和服裝智能安全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在針織流行預測、品牌企劃、品牌設計和服裝智能安全設計、兒童監護、運動防護、智能交互方面與品牌企業合作取得了不少創新成果,擁有6個省級的研究生工作站,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江蘇省產學研創新資金的支持,取得了二百多個已經授權的發明、實用、外觀服裝設計國家專利。在服裝安全設計方向,沈雷教授團隊在國內率先提出安全設計概念,并進行了系統研究設計,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團隊采用1T2F設計模式,突破和克服了傳統服裝設計思維定勢的缺陷,利用數據交互通信感應與數字產品和信息服務信號交流互動式反饋,結合NFC、iBeacon、GPS、藍牙、傳感器、改性纖維、夜光纖維等新科技、新技術,將智能安全元素、流行趨勢預測融入到以基本實用性為基礎的產品設計中,設計出具有特殊安全功能并符合流行趨勢的智能服裝系列。會上,沈教授展示了智能防狼禮服、兒童安全設計系列、交通警示系列、太陽能充電服裝、老年人防走失毛衣、糖尿病監測云端互動服裝等成果,吸引了全場的關注。
關于未來,沈雷教授指出,中國服裝正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而這個新時代中,智能服裝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在未來,智能服裝將有4個重要特征:時尚化、高科技化、人文關懷、可持續化,而多學科交叉是發展必然趨勢,也會帶來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