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四川省興文縣在“龍頭企業+專合社+蠶農”產業化經營機制的基礎上,創新實行“農民將原始土地租賃給合作社、合作社將成品土地承包給農民”的“倒租返包”模式,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全縣57個貧困村中有22個村發展蠶桑產業,2060戶貧困戶年養蠶9744張,產繭48.22萬公斤,產值2218.3萬元,人均2658.8元。
據了解,專合社向蠶農簽訂《桑園租賃合同》,兌現按1畝桑園每年養蠶4張交售鮮繭160公斤折算,專合社給予蠶農200元的租金。專合社對零散土地管理實現統一規劃布局,通過土地治理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集約化、運作組織化、帶富抱團化,分擔蠶農成本風險。全縣113個村11160戶村民發展蠶桑,按桑園“倒租返包”協議,全年養蠶71990張,折算為桑園17997.5畝,每畝兌現200元租金,共兌現租金359.95萬元。蠶農向專合社簽訂《桑園承包經營合同》,無償返承包后自主經營,防止陷入易轉難包、低轉高包的困境;龍頭企業、合作社將分散的桑園納入直管范圍,將蠶農視為企業一分子,實現小蠶農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蠶農掌握管理技術后,返包專業合作社基地,既消化了閑散勞動力,又實現了統一管理,收益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