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產協紡粘分會9月25日發布的紡絲成網法非織造行業統計數據:2018年,國家宏觀層面呈現“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的態勢。在此總體勢態下,中國紡絲成網非織造布行業,堅持尊重市場規律,順應優化結構、產能升級的國家戰略,同時,積極應對,找準發力點,不斷調整策略,加快產品和技術進步的換擋提速,保穩求存,穩中求進,實現了全行業的平穩發展。
產能
2018年,全行業紡絲成網非織造布總生產能力達到4458740t/a,比上年增長了6.28%;總的實際產量達到3024727t/a,比上年增長了5.38%。
生產企業
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國(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下同)共有紡粘法非織造布卷材生產企業503家,比2017年減少24家;共有連續式熔噴法非織造布生產廠61家,比上年減少9家。
2018年的統計,實際產量超過1萬噸的企業數量69家,比2017年減少3家。其中2萬~5萬噸的企業19家,比上年減少2家。超過5萬噸的企業5家,比上年增加1家。
生產線
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國共有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1477條,比上年增加65條,增幅為4.60%。其中:
PP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1225條,增幅為3.38%;
PET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129條,增幅為9.32%;
在線復合SMS非織造布生產線123條,增幅為12.84%;
國內連續式熔噴法非織造布的生產線為136條,減幅為1.45%。
紡粘產量
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國紡粘法非織造布的總生產能力為4375500t/a,比2017年增加6.34%;紡粘法非織造布總產量為2971204t/a,比上年增長5.50%,其中:
PP紡粘法非織造布實際產量為1988820t,占紡粘布總量的66.94%;
PET紡粘法非織造布實際產量為347689t,占紡粘布總量的11.70%;
在線復合SMS非織造布實際產量為634695t,占紡粘布總量的21.36%。
地區
2018年中國紡粘法非織造布實際產量超過10萬噸的地區生產情況
注:此表中數據包括PPSB、PETSB和SMS復合非織造布的產量,不含熔噴法非織造布的產量。
浙江省產量已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非織造布包裝材料具備耐用、美觀等優點,受近年來紙張漲價、國家環保政策等影響,紡粘包裝材料市場在經歷過一波市場整理后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相關企業也在發展中形成了各具特點的經營之道。
山東省近年政府著力抓新舊動能轉換,這在紡粘行業也有所反映。山東省依托防水材料基地積極發展以PET紡粘產品為主的防水胎基布、各種濾材、土工布等。
廣東的企業運行狀態良好,具領行業之先態勢。如代表環保新理念的聚乳酸(PLA)紡粘熱軋線在東莞已成功試車,代表紡粘產品和技術研發新水平的多個雙組分項目,正在佛山三水、南海、江門等地建設中。
熔噴市場
2018年中國熔噴法非織造布生產能力達到83240t/a,實際產量為53523t/a。除了出現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導致熔噴布市場火爆外,熔噴布市場長期以來不溫不火。而一些設備先進、技術開發能力強的企業乘勢而進,向高檔熔噴市場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