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到過新疆的人們,都會被絢麗多彩的艾德萊斯綢所吸引。不單單是被它美麗的圖案打動,更是為它所承載的厚重歷史積淀所感染。近日,就有19個援疆省市全媒體采訪團來到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見證和田艾德萊斯綢紡織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
古老手藝展民族魅力
“艾德萊斯”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飄逸、抽象”,是新疆喀什、和田特色傳統手工藝織品,其扎染技術獨特,質地柔軟,輕盈飄逸,圖案層次分明,布局對稱,組合嚴謹,色彩艷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活化石”。
對于艾德萊斯綢的起源,坊間流傳著多個版本,有人說,古老的艾德萊斯綢是古和闐吉亞當地一位美麗聰明的姑娘發明,為紀念這位艾德萊斯綢的創始人,就將她稱作“吉亞麗人”;也有人說,艾德萊斯綢產生于元末明初,由和田、喀什的一些工匠在學習吸收中亞人染織法帶回自己的家鄉開始生產,艾德萊斯從此傳入新疆。暫且不論哪種說法更可信,單從工藝來說,在很早以前,新疆的匠人們就已掌握了養蠶、拍絲和染色等技藝手工制作精美的絲織品工藝。特別是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魯古墓所發掘出土的絲織品殘片、艾特萊斯殘片,以及尼雅古城遺址所發現的蠶、桑樹和手工紡織工具殘件,就已證明艾德萊斯手工絲綢很早就是新疆手工藝人代代相傳所遺留下來的手工絲綢制作工藝。
艾德萊斯綢因產地不同而分為兩種類型:和田、洛浦的艾德萊斯綢講究的是黑、白效果,空間虛實布局得體,圖案形象粗擴奔放,簡潔而不單調,富有變化;喀什、莎車的艾德萊斯綢以色彩鮮艷著稱,綢面上平行排列著幾條寬窄不等的條花圖案,其紋樣結構細密嚴謹,常用翠綠、寶藍、桃紅等顏色。
艾德萊斯綢最大特點就是印染工藝采用古老的“扎經染色”法。簡單地說,就是扎住經紗后進行分層染色,扎的地方不染色,不扎的地方就染出來;染料一上經線自然暈開,層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圖案輪廓類似水中的波紋,自然天成。這種獨特的染色工藝,流傳了兩千多年,造就了艾德萊斯花紋的獨特性,可以說,天下不存在兩塊一模一樣的扎染的艾德萊斯綢。2008年“艾德萊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重因素制約產業發展
受地域、人才、自身屬性、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艾德萊斯綢在傳承發展中也遇到了瓶頸。
梭子來回穿梭在絲線之間,左20下,右20下,才能織出1厘米的艾德萊斯綢。據了解,最嫻熟的艾德萊斯工人也需要投入一整天時間,才能織出長6米、寬0.4米的一幅艾德萊斯綢。在最古老的傳承地吉亞鄉,艾德萊斯的傳承人僅剩60人,這門傳統的手工織染技藝曾一度瀕臨失傳。
不僅如此,艾德萊斯綢因為容易掉色、容易脫絲的屬性在其推廣中出現難題。記者曾在新疆采訪時,一位艾德萊斯手工匠人曾告訴記者,傳統手工織成的艾德萊斯綢不能水洗,只能做收藏品。
另外,由于地域、民族特色顯著等因素影響,艾德萊斯綢的銷售曾經一度集中在新疆市場,且產品基本以搶占中低端市場為主,在市場競爭中優勢不明顯。同時,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艾德萊斯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沒有形成叫得響的品牌,未形成品牌效應。
走出天山走向國際
針對艾德萊斯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新疆各級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在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舉辦培訓班、鼓勵參加展會等方式,助力艾德萊斯產業重獲“新生”。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也為艾德萊斯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新疆的艾德萊斯綢產品已遠銷日本、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于2015年啟動實施的“艾德萊斯出天山”在帶動南疆地區就業的同時,也讓國內外消費者從多層面認識了艾德萊斯綢。“艾德萊斯炫昆侖”活動讓南疆婦女解放雙手,推動了艾德萊斯產業化。在越來越多的疆內外設計師的關注下,“艾德萊斯”工藝開始大膽地走出去,在一場場時裝發布會上,傳統的艾德萊斯與國際化的設計理念碰撞出新火花,驚艷了時尚界。
2015年,新疆艾德萊斯研發推廣中心正式成立,落戶于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借助該中心的專業研發和推廣,艾德萊斯融入更為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據新疆艾德萊斯研發推廣中心負責人程應奮介紹,目前,新疆艾德萊斯研發推廣中心已將艾德萊斯綢染制過程的工序進行標準定制,并正在進行艾德萊斯植物染料、金屬絡合染料、弱酸性染料等染色試驗,試圖解決艾德萊斯色牢度不好的難題。同時在織造過程中,該中心也制定相應的標準化流程,來保證織造過程均勻,從而解決不脫絲的難題。程應奮說,他們利用現代工藝加以改進,讓這門傳統手工藝有了新活力。通過對艾德萊斯綢的改良,保留其自身的文化元素,融入一些高科技手段,提高品質,將它原來的紋飾圖案加入更多的流行元素,推向國際市場。
近年來,孫秀琴、程應奮、陶陶、迪拉娜·扎克爾服裝設計師在吸取艾德萊斯豐富多樣的色彩及圖案特點的同時,賦予了它新的設計與創新理念,讓不同的面料及工藝巧妙結合,使傳統的艾德萊斯更趨向于國際化和現代氣息,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
在孫秀琴看來,艾德萊斯綢每個花紋背后都有故事,要讓艾德萊斯綢更加貼近流行趨勢,這樣才能走出新疆,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艾德萊斯綢的美。王一樺表示,如果想要讓艾德萊斯綢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就必須打破舊的思維方式,讓艾德萊斯綢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通過更多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特別是走進年輕人的生活。陳應奮說:“艾德萊斯綢發展到現在,已不僅僅是一種織物,更是我國承載厚重歷史積淀的民間文化藝術。只有通過融合和創新,艾德萊斯綢才可以走得更遠。利用現代工藝對其加以改進,能夠讓這門傳統手工藝煥發‘新生’。通過對艾德萊斯綢的改良,保留其自身的文化元素,融入一些高科技手段,提高品質,將它原來的紋飾圖案加入更多的流行元素,推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