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父親節”日益臨近,商家圍繞“父親節”的營銷已經悄然展開,但是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折扣力度還是宣傳規模,“老爸經濟”顯然敵不過“老媽經濟”。父親節端午節“打包”促銷。
隨著母親節、兒童節、端午節的不斷“轟炸”,每到周末,各大百貨商場就會以節日之名舉行優惠促銷活動,有的百貨商場為了增加顧客的關注度,甚至會把促銷期從以前的周六開始,提前到周四、周五就開始。
針對此次父親節,記者從幾家商場的導購員處獲悉,在商場全年所有的優惠活動中,“父親節”只算個小節日,加上與端午節間隔時間太短,因此,即使設置了“父親節”的促銷,也是將其與端午節“捆綁”到一起。
某男裝品牌導購告訴記者:“根據以往的經驗,像婦女節、母親節這些女性消費者的節日,商場都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打出促銷廣告,加上折扣力度又大,所以,吸引了很多女性消費者,她們在買女性用品的同時會順帶買男裝、男鞋,因此,我們那幾天的銷售量也就跟著增大。而父親節近一兩年才開始受80后、90后的重視,還沒有成為一個主流的節日,加上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消費者的消費呈現疲軟態勢,因此,商場和消費者都不會很重視。”
“父親節”成了“男人節”
在民生國際等打出“父親節”促銷的商場發現,除了剃須刀、襯衫等傳統男性用品,小家電、食品、化妝品等,只要適合男性消費的商品幾乎都上打出了促銷的招牌,與其說是父親節,倒不如說是“男人節”。此外,很多品牌女裝、女鞋也給出了高折扣,借父親節的名義趁機促銷女性商品。
與此同時,網絡商家也摩拳擦掌,想分得“老爸經濟”一杯羹。根據淘寶網統計,有關“父親節禮物”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數環比上漲1030.8%,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590.8%。而18—24歲左右的年輕人成為“父親節”的最大消費者。
中老年男裝比較難找“想給父親買件合適的T恤,轉了大半天都沒有稱心如意的。”在李家村萬達廣場,市民田女士向記者抱怨,父親60歲了,穿衣要求也不算高,就是希望衣服款式不要太夸張,顏色清爽點,質量好一點,價格在兩三百左右。“可是,商場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件,標價七八百,早市上倒是會有一些,但要不就是質量太差,要不就是款式過時,有錢都買不到。”
記者隨后在市場走了一圈,中老年男裝確實比較難找:商場里的男裝多以商務、休閑、運動風格為主,商務男裝款式簡單大方,但價格偏高,一件襯衫標價上千元;休閑男裝價格相對較低,普通T恤兩三百元可以拿下,但款式卻太過時尚,要么就是布料貼身,要么就是圖案夸張,更適合40歲以下的男士穿;有的商場雖然開辟了“中老年服裝專區”,但卻以女裝為主。在一些小巷子的花鳥市場、早市上,倒是有不少老年服裝,但還是存在女裝多、男裝少的情況,而且,板型、布料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