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郭玉順,他給人的感覺是樸實、低調、有魄力。他并不避諱自己是典型的“草根型”企業家,對于江蘇華躍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原鹽城市華躍織布廠)從十多年前的默默無聞成長為如今砂帶基布行業的龍頭企業,他也只是輕描淡寫地歸功于“行業的大發展”。近幾年來,華躍紡織年均增長率達到23%,位居國內同行業之首。2010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25億元,利稅2070萬元,在細分化的砂帶基布行業,占據了20%以上的市場份額。
十年來砂帶基布“從無到有”
砂帶屬于機床工具中的涂附磨具,被稱為柔性磨具,拋光時比固體磨具砂輪更為靈活、安全、精度更高,同時磨削成本低。砂帶看似與紡織不相關,但其基布多以棉花或化學纖維為原料,屬于化纖紡織的下游產業。據郭玉順介紹,十多年前,砂帶基布在中國幾乎沒有生產,華躍算得上是我國產業用砂帶基布的創始單位。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肆虐,郭玉順對此記憶猶新。當時,江蘇當地的鄉鎮企業大批倒閉,極少數活下來的企業開始謀劃轉型。郭玉順就是從一個織布廠下崗后,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經過幾番走訪市場,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和發展趨勢,郭玉順踏入了涂附磨具產業,專門生產砂帶基布,該產業在此時幾乎還無人問津。
郭玉順告訴記者,中國砂帶基布的發展比較晚,在1998年以前,國內僅有一兩家小型企業從事產業用砂帶基布生產,國內使用的絕大多數砂帶基布都依賴進口,價格非常昂貴。在華躍公司創業初期,同行幾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多以純棉為主,產品檔次較低。直到2005年以后,伴隨著相關行業的快速進步,砂帶基布行業的發展變得迅速起來。如今,生產產業用砂帶基布的企業已有30多家,產業總產值從1998年前的五六千萬元,發展到如今的三四百億元以上(加上下游轉換企業產值)。在這一過程中,華躍紡織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其“防輻射包芯紗線針織、機織面料”等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采用廢舊飲料瓶等再生資源生產砂帶基布等相關技術,推動了產品多元化、低成本化及產業升級。
專注產品品質多年如一日
在郭玉順看來,華躍之所以能夠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除了一如既往的堅持,最大的原因還在于對產品品質的專注。多年來,華躍堅持質量為王,在布面平整度、強力、產品穩定性等方面持續攻關改進,贏得了客戶的忠實擁護。同時,華躍根據市場需求改進研發新品種,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郭玉順認為,產品應當按照需求進行設計生產,避免質量過剩或質量不足。比如拋光玻璃、鋼片、不銹鋼壺用的拋光材料,需要的砂帶基布檔次完全不一樣。通過不斷實驗探索,華躍先后研發了80多種產品,產品粒度從40目到2000目,廣泛應用于鋼鐵、鑄造、建筑、汽車、精密儀器、飛機、導彈等多個領域。公司為江蘇三菱、湖北玉立、鄭州利寶龍、常州金牛等國內幾十家大型模具企業配套生產各種規格的砂帶基布。
在嚴格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華躍還適時擴大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5年前,因為行業利潤空間逐漸減小,兩家國營企業退出該行業,為市場預留了空間。華躍抓住這一機遇適時擴產,為更多用戶提供值得信賴的產品。”郭玉順說,目前華躍砂帶基布產量已達到2000萬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棉花資源短缺、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華躍紡織變廢為寶,自主研發了以廢舊塑料瓶和紡紗廠下腳料生產砂帶基布的工藝技術,織造出純滌綸或滌棉砂帶基布。這一突破,不僅有利于緩解原料瓶頸,有利于資源循環利用,而且使產品生產成本比以往下降1/3以上。其產品性能與棉砂帶基布相當甚至優于棉產品,為客戶創造了更大的贏利空間。據了解,目前中國工業基布中化纖產品已達到70%。
再困難也要保證研發投入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堪憂,宏觀經濟環境整體下行。在國內房地產政策嚴厲,國際戰爭頻發,美國主權債務危機、歐盟債務危機蔓延等因素影響下,加之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大幅上漲,環境等要素制約日趨明顯,砂帶基布行業受到了較大沖擊,迫切需要轉型升級。據郭玉順介紹,今年6月以后,行情持續下跌,當地已經有兩家同行小廠關閉,華躍出口量也面臨下降風險。不過由于長期堅持結構調整,華躍整體訂單還比較穩定,也有信心挺過難關。在保證生存的狀態下,華躍依然會從有限的資金中拿出固定比例,用于研發創新,保障企業發展后勁。目前,通過對高科技纖維產品的積極研發,華躍在防彈衣、消防服、防輻射等產品上已有多個突破,并已取得相關專利。
華躍一直以“科技創新、科技興企”為企業發展宗旨,先后與上海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進行“產、學、研”合作,主要研發新型紡織纖維材料,包括防輻射、抗靜電等功能性纖維產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產品,以及配套的設備創新與改造。郭玉順告訴記者,目前砂帶高端產品的進口額達10億元以上,同躍希望通過努力做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讓下游企業在國內就能找到放心的基布產品。(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