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兩年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高端消費人群對自家寶貝兒女的預算卻不曾縮減,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時尚大牌開始盯上童裝和兒童產品這個特定市場。而面對在國外大牌奢侈品童裝咄咄逼人的進攻下,國產高級品牌童裝卻又一次陷入沉默。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發現,目前,全國0-14歲的兒童已經接近3億,龐大的人口數量給嬰童裝市場帶來了海量需求,在北京、上海的高端百貨商店,奢侈品童裝柜臺非常搶眼。國內童裝市場銷售額從5年前的不足500億元上升至近1000億元,千億元蛋糕,吸引了眾多品牌加速進軍童裝市場。
以Dior為例,Baby Dior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出童裝的國際時尚品牌。據傳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當年請迪奧先生為她即將誕生的女兒設計衣服。迪奧先生受到格蕾絲-凱利的啟發,決定新增童裝系列產品線,但因他突然離世,整個愿望擱淺。直到1967年,在當時設計總監馬克-博昂(Marc Bohan)的主持下,Baby Dior才在法國蒙田大道的店鋪上市。而Baby Dior本身就是一個迷你的全時尚帝國。它專為初生嬰兒到12歲的兒童設計,從0至3的嬰幼兒裝,到2至12歲的兒童裝,每個年齡范圍都分為女孩系列與男孩系列。包括童鞋、奶瓶、動物玩偶及禮盒等你可以想象到的童裝配件全部包羅其中。
而近年才推出童裝系列的Burberry在產品布局中所針對的兒童年齡跨度更大,不僅包括7~14歲的兒童裝、2~6歲的嬰兒裝,甚至還包括未滿周歲的新生兒服裝。Burberry產品布局似乎代表了大多數奢侈品的戰略意圖——進軍兒童市場,并盡快實現全面覆蓋。
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從古馳(Gucci)到博柏利,從芬迪(Fendi)到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美國品牌DKNY,法國品牌Chloe還有Lanvin等各大著名服裝品牌不僅開設了童裝副牌,更是片刻不停地擴張著自己的童裝店鋪。據調查顯示,原本在奢侈品認可度排名靠前的品牌在推出自家兒童時裝副線時,更容易獲得認可。
很多母親都有把兒女打扮成“小明星”的心理,各大品牌在品牌尋找廣告代言人時,也會從中選擇當紅明星的兒女一起代言。 2011 Gucci春夏童裝廣告的代言人正是在好萊塢紅了很多年的拉丁大美女Jennifer Lopez和她2歲的龍鳳胎兒女Max和Emme。
而在BURBERRY 2013春夏廣告大片,邀約英國最年輕的時尚偶像貝克漢姆家族次子——羅密歐-貝克漢姆(Romeo Beckham)擔綱廣告大片男主角。這位曾被評為“英國最時尚男士”的明星寶貝魅力勢不可當,身穿BURBERRY風衣,手拿雨傘,黑色西裝褲+皮鞋,儼然就是位縮小版的BURBERRY風格的英倫紳士。而羅密歐最終不負眾望,為BURBERRY童裝系列帶來了高達13%的銷售增長業績。
在完善自身產品布局外,時尚大牌童裝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也在加快。2010年4月,Dior童裝(Baby Dior)在上海恒隆廣場開店,成為首個進駐中國的奢侈品大牌童裝。在Baby Dior的示范效應下,越來越多的奢侈兒童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據了解,Burberry童裝的中國內地第一站是杭州,而Gucci童裝則把上海作為他們首選的入駐地。
從目前的奢侈品集團財報看,童裝僅占集團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大部分品牌并沒有在旗艦店內專設奢侈品童裝專區,而是和其他品牌混合在高端百貨的童裝區內售賣。但是隨著80后甚至90后媽媽成為主力消費群體,未來奢侈品童裝領域預期將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各大品牌也為“潮童”做好了準備。Gucci就明確表示未來會考慮在中國大城市的地標性旗艦店設置專門的童裝展示區。并且還會輔以Pop-up store(游擊店)的形式做多種形式的推廣。
而在國外大牌奢侈品童裝咄咄逼人的進攻下,國產高級品牌童裝又一次失聲,甚至節節敗退。奢華童裝市場格局,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外資品牌。而國內品牌由于缺乏足夠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資產,獨立打造一個童裝奢侈品品牌任重道遠。現在市場上的國內名牌童裝,如安奈兒、派克蘭帝、小豬班納等價格定位,可算得上童裝的中高端品牌,但與國際奢侈品大牌派生的兒童系列童裝距離尚遠。如Baby Dior的一件針織衫童裝在3000元以上,基礎冬裝至少都在6000元以上。如果說在中高端系列的童裝中,中外品牌尚可平分秋色的話,那么對于奢華童裝品牌,中國產品尚未實現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