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7%,高于去年10月預測的1%。報告同時指出,受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通脹高企、貨幣政策緊縮、債務水平上升等多重風險影響,貿易增長前景仍面臨較高不確定性。世貿組織呼吁,各國政府避免貿易碎片化,保持貿易自由流動,加強多邊貿易合作,共同促進全球經濟恢復。
今年全球貿易將增長1.7%
世貿組織表示,盡管去年秋季以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略有上調,但受烏克蘭危機持續、通脹居高不下、貨幣政策緊縮、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2023年全球貿易增長仍將低于平均水平,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預計將增長1.7%。
世貿組織稱,這一數據好于半年前預測的增長1.0%,但比2022年的貿易增速下降一個百分點,也低于過去12年來的平均增速2.6%。
受第四季度貿易增幅大幅下滑拖累,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2.7%,低于此前預測的增長3.5%。同時,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增長12%至25.3萬億美元,全球商業服務貿易額增長15%至6.8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去年全球通脹水平持續上漲,大宗商品價格和美元匯率大幅波動。由于強勁的價格變動往往會扭曲貿易額統計數據,因此在預測貿易情況時,更應關注貿易量。
據世貿組織經濟學家預計,按市場匯率計算,今年全球GDP增長率將為2.4%,高于去年10月預測的2.3%,但低于過去12年來的平均增速2.7%。此外,隨著經濟擴張的加快,2024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和GDP增速將分別回升至3.2%和2.6%。
分區域來看,2023年歐洲地區GDP增速預期被上調0.7個百分點,亞洲地區被下調0.4個百分點。出口方面,2023年,預計北美、獨聯體、亞洲、歐洲地區的商品增長最快,分別為3.3%、2.8%、2.5%、1.8%;進口方面,北美、南美、歐洲地區進口量預計將隨著國內需求疲軟而收縮。
世貿組織表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措施是上調2023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的一個“關鍵因素”,相關政策調整將有助于釋放消費需求,促進國際貿易增長。
多重風險影響貿易增長前景
世貿組織在報告中指出,由于仍然存在多重下行風險,包括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糧食供應沖擊、金融不穩定性和債務水平上升等,未來貿易增長情況仍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
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認為,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是影響2022年全球貿易和產出的主要因素,2023年這一情況大概率將延續。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的供應下降加劇了通脹并降低了貿易增長。
世貿組織經濟學家表示,通脹是導致貿易增長緩慢的罪魁禍首。報告稱,有幾個因素導致了2022年第四季度貿易增幅下滑,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盡管當前食品和能源價格已從2022年初的高位下降,但仍高于2022年前水平,這侵蝕了人們的收入和對進口商品的需求。
為抑制通脹,各國開啟加息周期,導致金融環境收緊和歐美銀行業動蕩,降低了商品需求,進一步削弱了貿易增長。報告稱,發達經濟體激進加息暴露了銀行系統的弱點,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導致更大范圍的金融不穩定。政府和監管機構需要對未來幾個月的金融風險保持警惕。
世貿組織警告稱,各國央行必須在抑制通脹、促進經濟增長和維持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平衡,誤判形勢可能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由于通脹和利率上升損害了西方民眾支出,影響亞洲出口商,亞洲地區海外銷售額數月來一直在下降。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亞洲經濟體受益于西方消費者因長期居家辦公而增加對健身器材、家居舒適用品和電子產品的強烈需求,但目前西方消費者已逐漸將支出重新轉向外出就餐、旅游和其他服務,削弱了對亞洲制造商品的需求。
此外,美國商務部4月5日數據顯示,由于出口降幅超過進口,美國2月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增長2.7%至705億美元,為四個月來最大逆差。凱投宏觀資深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亨特表示,這是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二季度數據可能進一步下跌。
呼吁繼續加強多邊貿易合作
世貿組織認為,目前國際市場仍然“廣泛開放”。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表示,貿易仍然是促進全球經濟恢復的一股力量,因此保持貿易自由流動很重要。
但2023年貿易將繼續面臨外部因素的壓力。伊維拉認為,這也更加凸顯了各國政府避免貿易碎片化、在引入貿易限制措施方面保持克制的重要性。“加強多邊貿易合作,長期來看將促進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
不少行業領域的貿易增長正在恢復活力。隨著全球范圍內出行限制的取消,國際旅游業正走上全面復蘇的道路。在疫情前,旅游業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此外,2022年數字服務出口增長13%至3.82萬億美元。伊維拉稱,86個國家正在制定一項新協議,以商定數字貿易規則,該協議可能會在一年內完成。
根據世貿組織一項針對烏克蘭危機爆發一年對全球貿易影響的研究,脆弱的經濟體能夠找到替代產品和供應商,以獲得基本的食品供應。如果沒有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多邊貿易體系來支撐全球經濟,這種情況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世貿組織指出,如果國際合作遭破壞,最不發達國家將承受最嚴重的沖擊,因此從長期來看,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奧薩表示,盡管過去一年全球貿易遭受沖擊,但依舊表現良好,并未出現此前預見的“最壞情況”。由于多邊貿易體系的開放性和各國政府的合作,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和供應短缺并未成為現實。
奧薩認為,以開放和可預測的貿易規則為基礎,培育更深層次和更多樣化的國際市場,將使全球貿易更具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