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智能時代,如若不是人它憑什么智能?靠的是傳感器。正在開發的智能手表,未來會感知體溫、檢測血糖,再或者根據皮膚分泌的體液分析用戶的健康狀況,它里面安裝著大量的傳感器。
比如有一天,甲打電話給乙,告訴他自己臥室的窗簾沒關,乙了解甲的想法后,到家后就會幫甲拉上窗簾。有了物聯網后,乙可以是任何某個傳感器。
傳感器可以讓不是人的東西變聰明。它的聯絡方式是無線網絡,或許,4G網絡會成為各類傳感器的基礎網絡。
當整個網絡體系下的傳感終端搜集到充分數據時,一張強大的物聯網就形成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這些項目中間,幾乎每一個中間都帶有“智能”二字。
物聯網之前,我們與朋友打電話,告訴他們內心的想法。物聯網之后,我們打電話給各種商品,讓他們了解我們,然后跟著我們的指令去做。
以智能家居為例,它的含義包括窗簾遙控、空調自動遠程控制、智能報警、車庫門手機控制……通過各類傳感器,空調、窗簾、車庫門知道了我們的想法,然后通過無線網絡讓它們執行一些命令。
這才是移動業務生活化的基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傳播,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才是生活服務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