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好的床墊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照顧人在睡眠中的行為習慣。從原理上講,一款好的床墊應保證人體無論采取何種臥姿,都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水平,平均地分散重力,避免重力向個別部位聚集。一旦人體的水平狀態發生改變,人體承受重力的分力便會向處于較為低凹處的部位聚集,使這些部位承受額外的壓力,產生不適。
同時,一款好的床墊與人體接觸的表面應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得床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增大,通過較為分散的承托,有效地降低人體與床墊接觸部分的壓強。如果床墊過硬,人體與床墊接觸的面積便集中在突出的幾個點上,使得這幾個點不堪重負。
翻身的意義
在此,我們必須談一下人的睡眠規律以及“翻身”對睡眠的作用。目前比較公認的理論認為,與人的身體休息與修復相關的睡眠可以分為由淺入深的幾個階段,正常成年人入睡后,在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里,要經歷4-6次由淺入深再由深入淺的周期。其中深度睡眠對人體的放松與修復功能更強,在這方面淺度睡眠則效率低下得多。如果床具使人感到不適,會造成入睡困難和增加翻身次數等現象,一方面使得人在床上的清醒時間過長,有限的睡眠時間白白流失。另一方面使得整個睡眠過程流于淺度睡眠的比例過高,而有效的深度睡眠不足。
翻身可以有助于避免體內臟器的長時間堆疊帶來的健康隱患,有助于體液的順利循環,同時具有避免打鼾等作用。翻身是人體自我調整的方式,睡眠中適度次數的翻身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可以說,即使是能夠提供理想化的承托的床具也無法取代翻身對人體內器官運作產生的積極作用,只要人處于地球的重力環境之下,睡眠中的翻身就是必須的。
至于翻身次數適度的標準,取決于個人的身材比例、體重等因素。但是一個比較簡易的量度標準是:自然的翻身往往是無意識的,發生在睡眠過程中的。而清醒時有意識的頻繁翻身通常是不正常的。換句話說,在正常情況下,一覺醒來不應該感覺自己曾特意地翻過身,不應留有輾轉反側的印象。當然,因感到不適而頻繁地調整姿勢和翻身雖然很有可能是由于床具問題造成的,但是也可能是由于骨骼肌肉的病變和體重等問題造成的,對于這類情況,并非是消費級的床墊能夠解決的。
好床墊的標準 目前市場上各種材質與做工的床墊琳瑯滿目讓人挑花了眼,其實只要符合以下幾點,基本上就是能夠符合我們需求的好床墊了。在詳細展開對各類床墊的選購攻略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一款好床墊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
結構
如上所述,好的床墊既應該具備足夠的承托結構,為人體提供有力的支撐,又應該具備柔軟的接觸結構,均勻地分散壓力,簡單來說就是要“有剛又有柔”。
材質
目前床墊的主材種類繁多,在詳細展開對各類床墊的選購攻略之前,我們只列出一款好床墊應該具備的共同品質,那就是健康環保,極少揮發物。堅固耐久,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的狀態。
做工
我們不能僅僅通過一款床墊的外觀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觀看一款床墊的外觀,卻能讓我們將最差勁的產品淘汰掉,因為一款看起來精致的床墊未必好,但是一款看起來粗糙的床墊卻是一定差。能夠容忍自己產品賣相不好的廠家,又怎么會對內在質量負責呢?除了檢查車工是否精細,對縫是否準確,壓邊是否密實之外,有些床墊提供“窗口”和拉鏈設計,供人檢視其內部,雖然我們很難通過這一眼觀望來分辨其內在品質的好壞,但是卻可以看得出做工是否認真細致。此外一款好的床墊應該有一種看上去就讓人安心的整體質感,這種質感是考究的設計和成熟的生產工藝的體現。鑒于市場上的選擇這么多,如果一款床墊僅僅是看起來就覺得差點什么,果斷放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