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纖維檢驗局在質量監督抽查中,查處了385床“黑心棉”棉被;吳先生本月初網購的一床天然蠶絲被,也被檢測出只含不到30%的蠶絲。
有時候,因為我們的一時疏忽,劣質產品就輕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本期民生質量實驗室,我們邀請了市纖維檢驗局的專家,結合抽查和檢驗結果,教你如何挑選夏季被。
棉被
抽查:“黑心棉”棉被冒充生活用棉棉被
6月12日上午,市纖維檢驗局對沙坪壩區一家棉被生產廠進行了依法查處。
這家生產廠位于沙坪壩區覃家崗鎮窩凼社一套平房內,廠房內堆放著很多棉絮和生產原材料。“經過抽樣檢驗,你們生產的棉被是不合格的。”市纖維檢驗局質監二科科長陳先榮對生產廠負責人宣布了依法查處通知書。
經過調查,這家棉被生產廠已經生產了一年多,沒有辦理任何手續,屬于無證生產。執法人員在現場查處了385床“黑心棉”棉被。“它們都是用廢棄的邊角料加工而成,不能當被子蓋。”陳先榮說。
生產廠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黑心棉”棉被主要在市區一些菜市場、工地附近零售。因為比市場上的棉被要便宜二三十塊,所以銷量還不錯。
提醒:“黑心棉”棉被容易拍出灰
陳先榮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棉被時,要認真查看棉被的產品標識,要有廠名、廠址、規格、等級、纖維成分等。
辨別“黑心棉”可以先看看棉被里的棉絮是否有雜質,如果有,就要小心是“黑心棉”。同時,因為“黑心棉”含雜質率高,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時還可以用力拍打棉被,看是否有大量的灰塵。
蠶絲被
檢驗:
“天然”蠶絲被75%含量是化纖
本月初,市民吳先生網購了一床460元的天然蠶絲被。“當時是搞年中慶,打的3折,說是100%的桑蠶絲。”吳先生以為撿了便宜,結果收到貨之后,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跟我家里的另一床蠶絲被相比,感覺質量差很遠。”吳先生說,去年他在商場花2100元買的一床蠶絲被,和網購的這床蠶絲被相比,填充的蠶絲不僅要光滑不少,而且摸起來也要柔軟一些。
吳先生懷疑自己買到了“Y貨”,于是將網購的蠶絲被送到了民生質量實驗室進行檢驗。
記者將蠶絲被送到了市纖維檢驗局進行纖維成分檢驗。“光是看價格就可以基本肯定不是100%天然蠶絲。”檢驗人員說,天然蠶絲被的價格一般都在千元以上。
經過定量試驗,這床“天然”蠶絲被最終的檢驗結果是:填充物含量為75%的化學纖維——滌綸,25%的柞蠶絲。
提醒:
蠶絲分桑蠶絲和柞蠶絲
“不少被子含的蠶絲很少,也起名叫蠶絲被,誤導了消費者。”陳先榮說,按照相關標準,蠶絲含量必須達到50%以上,才可以稱作蠶絲被。
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部分蠶絲被,標識的填充物含量中,蠶絲含量并沒有達到50%。“嚴格來說,這算是不合格產品。”陳先榮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蠶絲被時,要看清吊牌標識的成分含量。
同時,消費者還要注意區分桑蠶絲和柞蠶絲。“兩者的價格相差接近一倍。”陳先榮說,桑蠶絲和柞蠶絲都是天然蠶絲,但是從品質來說,桑蠶絲要比柞蠶絲好。
因此,市民在選購蠶絲被時,要看清楚是哪種蠶絲。除了看標識外,市民還可通過觀察蠶絲的形態進行判斷。陳先榮說,柞蠶絲的纖維形態較短,顏色偏黃,蓬松度也不及桑蠶絲。
空調被
檢驗:
“純棉”空調被不含棉
記者在市場調查過程中發現,空調被依然是今年夏天最暢銷的被子,價格從幾十元到近千元不等。
空調被的成分含量是什么?商家們給出的答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化纖、有純棉、還有冰絲、竹纖維等。
記者在南坪一家床上用品店花120元購買了一床沒有吊牌標識的“純棉”空調被,送到市纖維檢驗局進行檢驗。
“從手感來說,這床被子應該不含棉。”檢測人員說,棉被的手感沒有這么光滑柔軟。經過纖維成分檢驗,這床空調被的面料和填充物都是100%的滌綸。
提醒:
化纖被透氣性差,老人孩子少蓋
“有不少空調被都是用的化纖。”陳先榮說,事實上,空調被、夏涼被只是夏季被的一種名稱,成分含量可以是棉,也可以是化纖、蠶絲、羽絨等。
陳先榮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空調被時,一定要看清吊牌上標識的成分含量。“滌綸的保暖性好,其實也適合在空調房里使用。”陳先榮說,化纖的空調被價格偏低,只要質量合格,消費者選擇在夏季使用也很不錯。
但是,陳先榮也提醒說,因為化纖的吸濕性和透氣性不如棉、蠶絲等天然纖維,所以建議老人和小孩在夏季還是要蓋天然纖維成分的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