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眠的用具
包括舒適的床墊、枕頭、床架及床單、被套等床品。理想的床墊、枕頭應該是符合脊椎生理曲度要求的,并且高低、軟硬適中,可以自由呼吸,不潮不熱,抗菌防螨,躺下身體可以輕輕地下沉,又可以支撐身體保持自然姿勢,還可以緩解脊椎骨、椎間盤、關節和肌肉緊張,防止肌肉損傷。
床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寢者的膝蓋為宜,即一般在0.4~0.5m,這種高度便于上下床。床過高,會使人緊張影響安眠;床過低,則易于受潮,使寒濕、潮濕易侵于人體,不僅易患關節炎等病,并使人感到不適,難以安臥。
枕頭高以 8~15cm為宜,高枕妨礙頭部血液循環,易造成腦缺血、打鼾和落枕,并不是像人們常說的“高枕無憂”;低枕使頭部充血,易造成眼瞼和顏面浮腫。地球本身具有地磁場,地磁場的方向是南北向 (分南極和北極 ),磁場具有吸引鐵、鈷、鎳的性質,人體內都含有這三種元素,尤其是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鐵,因此睡眠東西向會改變血液在體內的分布,尤其是大腦的血液分布,從而會引起失眠或做夢,影響睡眠質量,所以床的擺放要南北順向,人睡時頭北腳南,使機體不受地磁的干擾。在夏季,有些枕頭還要經常翻曬,以免病菌進入口鼻,肺系疾病增多。
百思佳家紡
二、睡眠的姿勢
有心臟疾患的人,最好多右側臥,以免造成心臟受壓而增加發病機率;腦部因血壓高而疼痛者,應適當墊高枕位;肺系病人除墊高枕外,還要經常改換睡側,以利痰涎排出,胃見脹滿者以右側位睡眠為宜;四肢有疼痛處者,應力避壓迫痛處而臥。總之,選擇舒適、有利于病情的睡位,有助于安睡。
三、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 7至 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 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眼多、常多夢惡夢者,即使睡上 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是不夠的。由于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 ”。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四、睡眠的環境
臥室應該是一個休息和放松的地方。噪音會影響睡眠,光線也會影響睡眠,因此要確保臥室安靜,光線較暗。在 15至 24度的溫度中,最好是18度可獲得安睡。睡前通風,避免關門閉窗后室內存有吸煙留下的煙霧以及逸漏的燃燒不全的煤氣,。在發射高頻電離電磁幅射源附近居住、長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者,最好遷徙遠處居住。
綜上所述,人們若能掌握科學睡眠的四要素,則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