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洲泉鎮被譽為“中國蠶絲被名鎮”。今年1月18日,當地5家蠶絲被企業抱團試水電子商務,在天貓上推出了“洲泉家紡專營店”。這家專營店是“洲泉蠶絲被電子商務平臺”的一部分,囊括了5家企業7個品牌的蠶絲被。此后,這個平臺還將逐步登陸京東、1號店、當當網等。兩年后,它將與亞馬遜、ebay等國際電商合作,拓展國際業務。
“洲泉蠶絲被”將不止意味著地域,更是品牌與品質的保證。消費者在選購蠶絲被時,不必再在質量、價格、品牌上糾結徘徊,一上這個平臺,全部一目了然。
“我們要將”洲泉蠶絲被“這個品牌樹立起來,讓消費者想到蠶絲被,就想到洲泉。”桐鄉市洲泉蠶絲被電子商務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健說。據了解,該公司是這次抱團的5家企業,為了這個平臺的運行,聯合成立的新公司。
至去年年末,洲泉鎮蠶絲被年產1500多萬床,行業產值超50億元,全世界每兩床蠶絲被中就有一床產自洲泉。但這樣的成績并不能讓人安心。“洲泉的蠶繭大多來自廣西、四川等地,越來越多的企業直接在那里生產,那里的蠶繭更便宜,人工費和土地租金也更合算。如果這樣下去,洲泉的蠶絲被優勢,將在5年到10年內消失。”張健說。
“要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只能整合洲泉的資源,往品牌化方向發展。”張健說起了同樣產蠶絲被的蘇州,“蘇州的蠶絲被品牌成熟多了,他們很早就樹立起了品牌意識,并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往品牌化方向發展
但是要想打響“洲泉蠶絲被”的品牌卻并不容易。目前,洲泉鎮的蠶絲被企業,經工商登記在冊的就有300多家,在淘寶上開店的則有1000多家。“大家各自為營,這樣一來,一是很難形成影響力,二是質量良莠不齊,難保有的企業不會為了利潤以次充好。因此,將品牌整合到一起,嚴把質量關,打響”洲泉蠶絲被“才有可能實現。”張健說。
如何整合資源?如何打響“洲泉蠶絲被”?一件小事給了啟發:2012年“雙十一”期間,洲泉本地某蠶絲被品牌通過天貓實現了日銷售額1200萬元,在當年天貓商城蠶絲被的銷售額中占到近20%.“電子商務平臺應該好好利用。”負責牽頭此事的洲泉鎮副鎮長沈建峰說。
去年年初,在鎮政府的帶領下,“洲泉蠶絲被電子商務平臺”開始了招兵買馬,但要想入駐這個平臺有著嚴格的要求。“首先要過質量關,必須保證高品質;其次要過規模關,企業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入駐,家庭作坊式的企業基本不行;再次要過能力關,電子商務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顧客一下單,當天就得出貨,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質量過關的蠶絲被,這也是個大考驗。”張健介紹,目前入駐平臺的企業只有5家,但今后會發展到20多家。
通過電商渠道打響品牌
保證質量有三大招
陳總管理的企業這次入駐了“洲泉蠶絲被電子商務平臺”,他坦言:“我不會電腦,更不會電子商務,但我兒子很喜歡網購,電子商務是大趨勢,讓懂的人去管理,我只要保證產品質量,品牌就一定能打響。”
為了更好地把握和管控蠶絲被的質量,“洲泉蠶絲被電子商務平臺”有三大招。
第一招:分級。首次抱團入駐平臺的5家企業,還在政府的主導下,根據蠶絲原料、蠶絲被被面和蠶絲制作工藝,將蠶絲被劃分為七個星級標準。在與各大電商的合作平臺上,消費者將能看到每件產品上都貼有星級標準,不同的星級對應不同的價格。
第二招:質檢。質監部門會不定期地對入駐平臺的各企業進行質量檢測,同時,每一批次的貨品都將抽樣送至國家檢測中心檢測,一旦發現不合格,就會被請出平臺,不允許再次進入。
第三招:保險(放心保)。“再嚴格的監控都會出現紕漏,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對從平臺上售出的每條蠶絲被進行質量保險,只要消費者發現購買的蠶絲被有假,保險公司就會對此作出理賠。”張健介紹。為了簡化檢驗蠶絲被真假的手續,他們正在與保險公司協商,在未來,只要消費者懷疑買到了假蠶絲被,就會有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登門取樣,送往檢驗機構檢驗。
沈女士曾在網上買過2條蠶絲被,她正籌劃著過年時再買一條送人,“一條蠶絲被價格不便宜,最怕買到假的,而網上的蠶絲被又魚龍混雜,從幾百元到1萬多元的都有,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平臺,有七星標準來分等級,有保險作保障,那我們這些外行人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