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棉織物的混紡比一般為50:50,為了改善混紡織物的染色性能,也有用20:80 比例的。由于維綸的分子結構關系,染色維綸的鮮艷度不如棉纖維。維棉混紡織物前處理工藝如下所述。
1.燒毛
燒毛會使維綸纖維末端熔融收縮成球狀,球狀物吸收染料較多,在布面將形成色點。染色布以染后燒毛為宜,漂白坯布、黑及黑灰色坯布、部分印花坯布可采用坯布燒毛。燒毛時,要防止溫度過高或車速過慢,以免維綸過熱而軟化乃至熔融,織物表面出現條痕,使手感粗硬。
2.退漿
退漿工藝根據織物上漿料成分而定,可用酶法、稀堿法等。考慮到維綸的水中軟化點較低,而且高溫濃堿長時間作用下會泛黃,應掌握好適當的工藝條件。
3.煮練
仍以燒堿煮練為主,因燒堿除雜效果好。煮練溫度、堿液濃度、時間三者之間關系是堿濃度宜低,溫度高則時間宜短,溫度低則煮練時間宜長。繩狀煮練或平幅汽蒸煮練均可。煮練溫度在80℃左右。有時可加入一些還原劑如鹽酸羥胺、雕白粉等防止維綸泛黃,但這些藥劑價格較高,采用較少。
4.漂白
維棉混紡織物因煮練條件緩和,去除棉籽殼能力較差,可在煮練水洗后浸軋次氯酸鈉溶液漂白。由于氯漂成本低,設備簡單,使用方便,是維棉混紡織物漂白的主要方法。漂白時漂液濃度比漂棉織物高,有效氯為3~5g/L。維綸易吸氯,漂后必須用大蘇打或亞硫酸氫鈉脫氯,以免帶氯烘干引起織物泛黃脆損。氧漂效果比氯漂好,漂白溫度以85~90℃為宜。
5.絲光
維棉混紡織物絲光與滌棉混紡織物絲光類似,主要是去堿箱溫度應控制在80℃以下,不能開直接蒸汽向布面吹,防止維綸泛黃變硬,絲光可以降低維棉織物的縮水率和提高織物的尺寸穩定性,如維棉本光產品經向縮水率為8%~10%,而絲光產品為5%左右。
維綸的水中軟化點為110℃,濕布烘干時,張力及烘燥溫度都不宜太高,采用烘筒烘燥機時應放松張力并降低烘筒進汽壓力,以免織物過分伸長,縮水率增大,手感板硬粗糙。熱風烘干效果比烘筒烘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