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印花技術簡介
所謂數碼印花簡單說即使用各種數字化手段如:掃描、數碼拓印等方式將圖案花紋等進行數字化處理,然后通過計算機分色印花系統渲染后,由專用RIP軟件通過其噴印系統將各種專用染料(活性、分散、酸性主及涂料)直接噴印到各種織物或其他介質上,再經過處理加工在各種紡織面料上獲得所需的各種高精度的印花產品。
數碼印花優勢明顯
相比于傳統印花,數碼印花在工藝、生產周期及環保上具備明顯的優勢。首先對比印花工藝,傳統印花工藝采用的是專色印花技術,需要 根據印花圖案進行分色、調色、制版、打樣等工序,工藝較為繁雜,且考慮到成本及現有工藝水平,網版精度及數量是有一定限制的,精細度一般在 250~300dpi。相比傳統印花的復雜流程,數碼印花工藝就簡便許多,只需將印花圖案在計算機中編輯完成即可進行打印。此外數碼印花基于CMYK四分色拼色原理打印,所有圖案均由4基準色拼疊而成,對印花圖案顏色完全沒有限制,理論可以實現1670萬種色彩,且清晰度可大幅提高至2400dpi。
其次生產周期上數碼印花也具備顯著的優勢,傳統印花因制版、對小樣等原因通常需要2周時間才能完成制作,在生產負荷較大的旺季,企業難以滿足客戶快 速試樣的要求,對于小批量多花色的時裝訂單,很多企業常常有心無力。而數碼印花工藝滿足了當今社會快速變化的需求,無需繁瑣的制版工藝,根據客戶要求可實現1米起印,1-2天即可交單,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
最后數碼印花工藝也更為環保
傳統印花生產過程中大約有30%的染料無法與纖維結合,在印花過程中被洗去而產生大量的污水排放,且大都是高色度、高有機物、高鹽份的廢水,處理難度很大。部分中小企業并不具備相應的處理能力,對環境造成了較大污染,印染企業面臨著高昂的環保成本。而數碼印花得色率高, 同樣深度的花型其染料用量只有傳統印花的40%,且只有5%的浮色在后道處理中被洗去。產生的污水量僅為傳統印花工藝的4-6%,解決了困擾印花行業已久的難題。
我國數碼印花有望高速發展
數碼印花技術在海外部分印染強國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在國內的發展也已經近二十年,當前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轉向使用數碼 印花工藝。根據SmithersPira《數碼印花2017展望》統計,在過去數年中全球印染行業年均增長率僅為1-2%,增長幾乎停滯,數碼印花產量從 2009到2012年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長,且有加速發展趨勢,預計到2015年數碼印花面料總年產量將達25-30億m2,2013年歐洲地區數碼印 花產量已占總產量的40%。
受技術所限,傳統印染行業集中的亞洲地區數碼印花仍處于發展初期,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但隨著近年來環保政策的落實,高昂的環保成本促使印染企業加大了數碼印花技術的使用,數碼印花技術大大加快了傳統紡織品印花產業的變革進程,為快速響應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印花紡織品生產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我國印染行業圍繞下游客戶形成了區域性集群,主要分布于華東華南沿海的浙江、江蘇等經濟發達、環保標準執行嚴格地區,這些地區對于印染行業污水排放控制日趨嚴格,環保成本大幅提高。當前我國已經有部分實力較強的印染廠家開始采用高速數碼印花設備進行大批量生產,如紹興地區的鼎記數碼印花公司,日產量 可達5-7萬米,更多的企業仍處于試用階段。我們認為未來環保排放標準將日趨嚴格,有望推動數碼印花行業的快速發展。
數碼印花材料巨頭壟斷,市場空間廣闊
數碼印花材料是數碼噴印的燃料,其質量的高低不僅能夠顯著影響對噴頭的使用壽命,而且對于印花質量、噴印速度都至關重要,高品質的數碼印花材料是噴印的基礎。當前國內數碼印花材料基本依賴于進口,市場被愛普生、杜邦、亨斯曼及德司達等國際精細化工巨頭所壟斷,巨 頭憑借較強的市場地位攫取著高額的利潤,單噸數碼印花材料售價均在20萬左右,遠高于普通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