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非織造工業的主體是民營企業,中低檔產品多、高技術含量產品少等問題不容忽視。要安穩度過深水區,非織造企業的綜合素質就必須全面提升,主要有4個方面亟須改善:一是進一步提升企業的運行活力;二是提升企業的技術實力;三是提升企業的創新動力;四是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能力。
我國非織造工業已經進入發展深水區,這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將遇到更大的阻礙和難題。
我國非織造工業的主體是民營企業,其中中小型企業不在少數,中低檔產品多、高技術含量產品少、現代化管理水平低、人才流動頻繁、技術和管理人才不足等問題不容忽視。要安穩度過深水區,我國非織造企業的綜合素質就必須全面提升,主要有4個方面亟須改善:一是進一步提升企業的運行活力;二是提升企業的技術實力;三是提升企業的創新動力;四是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能力。
借鑒經驗提升運行活力
一個企業不能死水一潭,應當具備很強的活力,像水一樣流動起來,才會正常運行。提升企業的活力主要體現在加強企業運行的規范化。
企業運行規范化,包括整個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規范化、設備規范化、技術規范化、原材料規范化、產品標準規范化及采購和銷售管理規范化。國內產業用企業要想完善內部運行模式,借鑒國外成熟的管理經驗十分必要,例如美國杜邦公司、日本豐田公司的系統化運行管理模式等。國內知名的非織造布生產企業福建恒安集團就曾經陷入內部運行難題,導致公司經營困難,直到后來引進國外相關企業的管理專家對公司進行大規模革命性的整頓,公司運轉逐漸步入正軌,才有了今天每年幾十億元的銷售額。
一帶一幫提升技術實力
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贏利,贏利由產品決定,產品由技術決定。對于非織造這個產品附加值較高的行業來說,產品只有具備高的技術含量,才能贏得市場,所以技術實力就成了企業的基本目標。
提升企業的技術實力實質上就是凝聚一定的技術人才,最重要的是實現與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組建產學研用機制,高校帶動企業開發創新,幫助其引進先進技術,或共同合作開發,一帶一幫才能提升企業的技術實力,促進企業發展。
此外,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起步晚,發展不成熟,相比于其他行業的“海歸”人才少之又少。企業老板多半是技術出身白手起家;骨干員工多是在一線摸爬滾打多年才有成就;專業人才培養面不廣卻又流失嚴重。這樣的現實境遇決定了我們對于行業內尖端科技的極度渴求,而緩解這一局面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引進外資企業。
品牌產品提升創新動力
企業要以創新來驅動發展,在深水區發展更需要深層次的創新。這就要求非織造企業在原材料、設備、工藝、產品乃至管理等方面都必須進行創新。
企業的競爭力就是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率就是贏利。我國非織造企業的創新重點在產品創新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一個企業有一個或幾個品牌產品那就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才是成功。不過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產品的品種不一定要多,但質量一定要有保證,技術含量高、自主創新研發的產品才是企業的品牌產品。同時,我們的企業在保證國內市場的同時,要努力打入國際市場,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去掙外國人的錢。
閉環邏輯提升現代管理能力
企業要實現正常運轉,管理是關鍵。在管理環節中,最關鍵是一把手的能力,其次,高管層、中層、基層的管理人才也必須提高管理能力。一層層管理者都必須對上級負責,層層管理按照管理的規范化、管理的合理化、管理的制度化來完成各項任務。
目前,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在內部運行方面都面臨著三重問題:一是管理規劃性差,二是管理合理性差,三是管理制度化建設不完善。換句話說,完善的制度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而實現合理性則需要完整規劃的引導,要想有完整的規劃又離不開完善的制度,因此“規劃性、合理性、制度化”這樣的閉環邏輯才是最完美管理的方式。
不少私營企業的管理遵照“老板說了算”的規章制度,忽視信息渠道建設,對國家政策變化、行業信息更新了解不及時。體現在用人方面,如果老板喜歡聽話的員工,那么即使該員工技術水平不高也會重用;相反如果老板喜歡會干活的員工,那么即使這個人不怎么聽話也不影響前程。這樣的擇人方式使得原本就難管理的技術團隊更顯混亂。
企業關鍵是管理,但難在技術管理上,老板要管,各級領導也要管。這種情況下,就要爭取做到要管要理,管要管好,理要理順。
□ 郭秉臣(原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