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秋冬,大氣中污染物高度聚集,加上氣溫降低,身患感冒、流感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自全國各地開始逐步施行新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AQI)后,PM2.5話題甚囂直上,消費者開始對口罩極度熱捧。有人誤認為只要是口罩,戴上就能防PM2.5,其實不然,市場上多數(shù)口罩并無防PM2.5的功效。佩戴不合宜的PM2.5口罩,輕則會導致呼吸困難,缺氧頭暈,重則會引起細菌、病毒的繁殖,誘發(fā)感冒、以及呼吸道疾病的產生。
近期,央視新聞頻道報道了PM2.5口罩市場魚龍混雜、不合格口罩充斥PM2.5市場等問題。為使消費者能夠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口罩,記者走訪商家,了解一下目前整個口罩市場狀況。
活性炭口罩對PM2.5束手無策
活性炭口罩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廣泛的一大類。活性炭口罩可有效阻隔空氣中的苯、甲醛、異味、惡臭等有害氣體,保障人體健康,但對于細微的顆粒卻達不到有效的阻擋效果(更不用說是PM2.5顆粒物)。同時,活性炭自身也是一種顆粒,很有可能被佩戴者吸入,對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體弱者來說,這反而是一種危害。
N95口罩呼吸困難難以忍受
N95型口罩用于職業(yè)性呼吸防護,主要用于勞動量較大、外界污染較嚴重的工作環(huán)境。浙江省中醫(yī)院感染管理科科長于杭英建議,普通市民不要盲目佩戴專業(yè)防護口罩,“像佩戴這種專業(yè)的防護型口罩,是要經過培訓的,如果不懂這方面的知識,最好不要隨意佩戴。” 于科長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戴3M口罩,尤其是N95型號的,因為這種口罩是專業(yè)防病毒的,質地很厚,患者戴上去之后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難,因缺氧而感到頭暈。”只有被明確診斷的患者才需要佩戴專業(yè)的口罩。
醫(yī)用口罩材質孔隙大難防PM2.5
醫(yī)用口罩主要是針對呼出的氣體進行過濾,防止醫(yī)患之間的感染。它們大都是基于無紡布,或者類似的大孔徑纖維制成的,也不能夠有效抵御PM2.5。越厚的口罩透氣性越差,如果不注意使用衛(wèi)生,還會導致細菌的繁殖。
時尚口罩衛(wèi)生狀況實在堪憂
時尚口罩往往在一些飾品商店售賣,價格偏低,含有化纖成分,正面印上色彩鮮艷的卡通圖案,透氣性比較差。化纖面料有可能刺激支氣管,有些人會出現(xiàn)皮膚過敏、鼻子難受等癥狀。一些患有過敏、哮喘的病人戴了這種口罩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
“兩細”防護采用靜電吸附PM2.5顆粒及抗菌技術
據悉,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兩細”。一是以PM2.5為代表的細顆粒物,二是以H1N1、H5N1、MRSA 等為代表的細菌病毒。細顆粒物、細菌等通過呼吸途徑吸入人體,引發(fā)呼吸道和內臟器官疾病。目前市場上能防護PM2.5達99%的口罩,主要是通過靜電吸附PM2.5顆粒。為防空氣污染保護呼吸健康而生的口罩,必須同時具備抗菌防霾的功能才能起到健全的防護效果。
在央視相關新聞報道中,提及了有國內廠家稱其生產的PM2.5口罩防護效果可達99%。就此,記者聯(lián)系了此款綠盾品牌口罩的生產廠商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yè)出具了綠盾PM2.5口罩獲得的“美國尼爾森實驗室”和“國家勞動保護用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的相關檢測證明。據了解,這款綠盾PM2.5口罩由口罩和濾芯組成,口罩的面料采用的是能同時抵抗NDM-1,H1N1,和MRSA三大“超級細菌”的康綸面料,濾芯則是經“尼爾森實驗室”認證能有效過濾PM0.1空氣顆粒的微濾濾材。濾材空隙的幾何尺寸比普通纖維的幾何尺寸大,使過濾器的壓差比傳統(tǒng)的過濾器降低20—40倍,能夠減少流阻,防護PM2.5的同時提高透氣性能。
目前,城市空氣狀況已成為生活質量不能忽視的問題。面對口罩市場上“魚龍混雜”的現(xiàn)象,中國抗菌協(xié)會秘書長張迎增指出,口罩材質、使用壽命、技術水平等因素是界定口罩質量高低的標準,消費者購買口罩時,一定要謹慎選擇、使用購買相關檢測機構驗證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