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二氧化鈦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諸多不足,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科研人員提出通過在纖維材料表面構筑具有層級結構的二氧化鈦顆粒,制備出可循環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相關成果發表于《應用催化b輯:環境》等雜志。
在諸多半導體材料中,二氧化鈦具有原料易得、無毒、性能穩定等特點,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此類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易聚集、難回收、對太陽光利用率低、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分離效率差等不足。
為此,科研人員提出通過在纖維材料表面構筑具有層級結構的二氧化鈦顆粒,制備出可循環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材料表面的微納米結構縮短了光生載流子遷移到材料表面的時間,從而使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得到顯著提高。
為改善二氧化鈦在可見光區域的催化能力,他們還研制出具有等離子共振效應的ag-agbr-tio2/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在可見光條件下對甲基橙的降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