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針布的相互作用,梳棉機可以有效排除棉結、雜質、短絨等有害疵點,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損傷纖維的現象。如何既能夠充分梳理纖維,排除棉結、雜質和短絨,又能最大程度的減少纖維的損傷,降低短絨的產生,一直是針布研究人員的研究課題。
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通過吸收國際高端技術與自主創新,從針布設計制造的角度開發出一種新型錫林針布,并為研究這種新型針布的梳理效果進行了專項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新型大白鯊錫林針布和普通針布相比,既能降低棉結又能減少纖維的損傷。
大白鯊錫林針布的確具有既能充分梳理纖維,排除棉結,又能很大程度減少纖維損傷,降低短絨。其原因是大白鯊錫林針布的橫向密度配置較密,其基部厚度為0.4毫米,齒距為1.7毫米,齒密147齒/平方厘米;國產其他廠家針布配置較稀,其基部厚度為0.5毫米,齒距為1.5毫米,齒密133齒/平方厘米;從梳理理論上分析,大白鯊錫林針布由于橫向齒密度變密,梳理度增強,在降棉結上占有優勢;縱向齒距變大,有利減少針齒對纖維的控制,有利于后部纖維末端上揚,從而增強蓋板針布對錫林上纖維的分梳,也有利于錫林上纖維向蓋板轉移。
大白鯊錫林針布經特殊拋光處理后完全無毛刺,針尖鋒利,所有棱邊棱角都呈圓弧形且極為光滑,這是大白鯊針布對纖維損傷少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流水磨損效應,越是光滑的針布長時間使用后其磨損量越小。但不光滑的錫林針布或刺輥鋸條對于工作邊和齒尖的磨損就大不一樣了。在長期生產過程中由于纖維是在齒尖和工作邊上部進行梳理,實際上也是一種磨擦。既然有磨擦就會有磨損,高的地方也會磨低,但低的地方磨損量會明顯多于高點,這與水往低處流是一個道理,針齒到最后會形成溝痕,降低對纖維的抓取與梳理能力,這是大白鯊錫林針布生產的生條質量都占優勢的關鍵所在。
根據分析可得知,大白鯊錫林針布有利于生條質量的改善;采用圓弧角設計和較大縱向齒距是大白鯊針布既能降低棉結,提高分梳質量,又能減少纖維損傷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