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16日,一場名為“2018太極石 · 紡織未來展”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INTERTEXTILE)精彩亮相。此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服裝協會、晟薈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支持,以及太極石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賽特絲綢進出口有限公司、錫萊亞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ISPO、WGSN、COLORO、亨斯邁公司、中國流行面料吊牌示范單位、國家紡織面料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等相關單位特別支持。
展會洞悉未來 突破行業瓶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已建立起全世界最為完善的現代制造體系,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目前行業需求呈現出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的特征,但創新應用不充分,是行業技術瓶頸;環境建設不充分,是行業生態瓶頸。只有突破這些瓶頸,紡織行業才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可能性。
科學技術是行業變大變強的重要基石,紡織行業需要聚焦科技創新,搶占發展制高點。行業科技創新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并鼓勵相關基礎研究,大力推進高性能、生態功能化材料,綠色低碳制造技術,智能化紡織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主任、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 喬艷津女士
當談及展會舉辦的初衷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主任、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女士明確表示:未來展就是要洞悉產業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引導行業發現創新產品并指導企業找到更多的發展路徑,從本質上提高全行業創新能力、提高產業溢價能力、提高行業價值鏈競爭優勢、提高企業品牌競爭力、提高企業治理環保問題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中國紡織服裝整體競爭力。”喬艷津補充道。
高門檻準入 引領未來紡織新風標
如今“科技、時尚、綠色”已逐步成為中國紡織行業的新標簽,而“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也成為產業未來發展的新定位。
盡管是首次設展,但從本次展會的參與企業的名錄中,業界不難發現“紡織未來”展的門檻之高之嚴。在200余平方米的展示面積中,既有倡導健康紡織品的太極石公司、以創新科技用天然纖維替代絲以顯著降低成本并兼顧時尚與功能性的賽特絲綢、以品控專家著稱的SDL Atlas,又有全球運動行業權威評選——ISPO全球設計大獎的獲獎產品展示,全球特殊化學品制造商HUNTSMAN,還有國際頂尖趨勢引領者WGSN、全球色彩大師COLORO以及功能生態紡織品代表及經中國流行面料吊牌認證的面料和服裝品牌。
當談及參與企業的準入標準時,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談到:“我們選擇的合作伙伴,必定是環保健康的守護者,先進科技的實踐者,未來價值的代表者,供應鏈資源的整合者。紡織未來是創新驅動的科技未來,也是引領潮流的高質量高品質未來,亦是綠色為導向的健康未來。因此,在入選企業的邀請和挑選上,我們本著立足全局發展,立足行業實際,圍繞產業轉型發展,不斷深化專業領域,以科技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準繩,以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標準進行推進。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 李波先生
亦動亦靜 全方位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
據悉,本次“2018太極石 · 紡織未來展”由靜態展示和技術論壇構成,橫向上橫跨CHIC與INTERTEXTILE,并縱向引入ISPO打通專業覆蓋領域。位于CHIC展區(3號館)“2018太極石·紡織未來展”內的靜態展以科技為先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創新科技產品展示為主線,資訊機構技術指導和產品解決方案等多樣化表現形式,展示產品代表了國內國際產品開發方向,符合行業創新驅動發展趨勢。
而3月16日上午在5.2號館舉行的“未來講壇”將會以技術創新、科技產品解讀、產業發展、品牌發展案例、前瞻性設計趨勢等為主題,通過來自臺灣逢甲大學、SDL Atlas、賽特絲綢、晟薈、WGSN、中紡聯檢測中心等產業鏈各個節點的院校、企業專家與專業觀眾現場分享有關“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新渠道”等 的信息。
由此而見,2018太極石 · 紡織未來展在科技和融合的層面上區別于普通專業展示,通過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及機構,有效整合了行業優勢資源和服務平臺,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了產品、技術、趨勢、咨詢等體系化展示空間。不僅從內容上拓展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的覆蓋領域,而且彌補了現階段展覽中由于企業所處產業鏈位置和生產產品差異而導致的產業鏈展示不相容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