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生產及出口國,中國具有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但目前紡織行業處于產能過剩困境,必然會導致行業競爭加劇,逐漸淘汰落后產能。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平均8%,并指出加快新型染色、印花、多功能后整理、自動化控制及在線監測技術在印染行業的推廣應用,豐富紡織面料的品種,提高面料質量的穩定性及附加值。
近幾年來,一些紡織企業因與下游服裝、家紡企業議價能力十分有限,因利潤薄無法承受成本上漲而逐漸往越南、印度等國家轉移,也有一些企業部分產能處于閑置甚至破產關閉。隨著逐漸淘汰部分落后產能,近三年來,紡織行業毛利基本保持穩定,其中2012年毛利率較上年略有回升。
不過,由于勞動力成本逐漸上漲,以及東南亞紡織工業迅速發展起來,中國紡織工業依然存在一定風險。李斌紅談到,中國面料發展主要有三個支撐點:產業配套完善,企業間協作降低成本,對沖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內需市場增長較快,產業上下游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在制造規模的優勢上,加速提升創新水平。外國面料品牌溢價很高,國內面料也可以朝設計及品牌溢價方向努力,這不是面對終端消費者,而是主要對下游服裝企業等客戶樹立品牌意識。
作為面料提花這一細分市場的領先者,上海鼎天時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與巴黎、米蘭的各大時尚資訊公司保持合作,并聘請法國、意大利設計師參與設計,在小批量、多款式的“小時代”爭取到Gucci(古馳)、H&M等知名客戶,該公司目前毛利率達到30%,明顯高于全行業11%~13%的毛利率水平。盡管鼎天所用面料比內地類似面料貴一倍,但比法國、意大利的高級面料的價格還低一半,尚有很大的溢價空間。
鼎天董事長柴方軍談到,該企業在面料上的功力已接近歐洲的90%,最后10%的差距主要是在引領國際流行趨勢以及時尚風格等方面,未來企業的投資將更多從硬件轉向軟件。今年6月,被譽為“時尚女王”的歐萊雅(中國)榮譽副總裁靳羽西成為鼎天的合作伙伴,未來不僅將為鼎天提供資本支持,還將借靳羽西在國際時尚界的影響力拓展歐美等海外市場。
當下,面料企業紛紛借助展會提升品牌以及拓展海外市場,前不久舉行的上海面輔料展、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以及廣交會等展會皆成為國內面料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平臺。(摘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