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讓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回歸理性和現實。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前幾年發展迅猛,但自去年起過多的庫存使得大家不得不放緩了腳步。盡管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戶外用品市場仍會保持上升態勢,但市場對各品牌商和經銷商將有更高的要求。單靠開設越來越多的品牌旗艦店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在零售貿易和品牌推廣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調整。作為一個專業的戶外商貿平臺,南京的亞洲戶外展正發揮著向導的作用,在這日趨復雜的市場中為你指引方向。
今年春季,市場的低靡首先體現在綜合體育用品品牌上,而對戶外行業影響沒那么嚴重,但也承受了一些打擊。中國體育用品巨頭之一—安踏—去年由于庫存重壓而關掉了上百家店鋪。與Adidas和Nike齊名的國內體育品牌李寧也遭受虧損,業績降幅達兩位數。據分析,李寧通過縮減門店控制成本以提高效益。
相比體育用品,戶外用品市場的壓力相對小一些,還在爭取今年達到兩位數的強勢增長,據說增幅可以達到20%-30%。然而,市場是否增長實際上還不一定,因為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市場已經趨于飽和。
去年夏天在南京的亞洲戶外展上,一家美國品牌商說到,中國的戶外用品市場并不是像西方那樣自然發展起來的。在歐美,驢友和攀巖者最初只是一個很小的團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戶外運動才流行起來,最后發展為一個大眾化的市場。而在中國,情況恰好相反:品牌商開足了馬力,通過在市場上鋪設店面從而先把品牌名打響。光Jack Wolfskin,通過他的授權經銷商在中國就開了約500家專賣店。Jack Wolfskin之所以在中國這么成功,很可能就取決于中國人對西方品牌典型的熱衷。所以說,對中國的戶外產業推動力更大的是流行時尚而非戶外產品的功能性。
戶外用品市場去年遭受的低潮迫使品牌商不得不重新思考市場策略。以Mammut為例:瑞士品牌Mammut正是今年才在中國建立了分公司。他們采取的作法與Columbia, The North Face或Toread的大量自營店的作法截然不同。Mammut采用了走專業渠道的方式,已經和幾十家專業戶外店開始了合作。
戶外行業和戶外零售業改變行銷策略的背后隱藏著商家對這個產業的擔心:戶外裝備的時尚化趨勢可能在某一時刻突然停止,而初具雛形的戶外產業可能因此受到破壞。
事實證明,去年專業戶外店里的戶外裝備的銷售增長比例較服裝要高出幾個百分點。戶外裝備一般會被認為是“真正”戶外運動的指標。當然,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服裝仍占到總營業額的74%。
其實市場上一些資深的主流品牌商很早以前就開始改變戰略,如美國戶外用品大牌The North Face,以前主要通過在大城市的大型購物中心流行服飾區域開設專柜而打開了市場。如今,隨著一線城市和戶外運動盛行的中小城市里戶外用品街邊店的發展, The North Face也開始開發戶外店渠道。同樣,對于The North Face來說,通過專業展會來拓寬渠道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此報名參加今年7月24-27日在南京舉辦的亞洲戶外展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決策。
今年盛夏,2013亞洲戶外展展覽面積將超過5.2萬平方米,約600家參展品牌將在現場向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專業觀眾呈現最新產品和技術。中國戶外用品市場將通過亞洲戶外展這一專業的戶外平臺作出具有深遠意義的轉變:我們對國內戶外用品市場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但市場的波動使得行業變得更加復雜,這就呼吁業內人士和那些想要在這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參與者們進行更加緊密的信息互通。而2013亞洲戶外展正是這樣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