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區提高棉漿粕和粘膠纖維行業生產廢水排放標準新聞通氣會會場
8月26日上午,新疆環保廳宣布:根據污染現狀和減排的實際需要,決定提高全區(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漿粕和粘膠纖維行業生產廢水排放標準,今后所有新、改、擴建棉漿粕、粘膠纖維建設項目,其水污染物排放統一執行一級標準。
對已建企業,自治區環保廳給出環保改造時間表,自2014年6月30日起,棉漿粕企業水污染物排放執行標準將從原來的三級提高到二級,自2015年12月31日起,統一執行一級標準;粘膠纖維企業水污染物排放自2014年6月30日起統一執行一級標準。
自治區環保廳監測監察處處長朱建新在當天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說,新疆現在有16家棉漿粕、粘膠纖維生產企業,其中自治區地方11家、兵團5家,主要分布在北疆瑪納斯、石河子、沙灣、奎屯、精河、五家渠和南疆阿克蘇、阿拉爾、沙雅、庫爾勒等縣市。棉漿粕、粘膠纖維屬于污染較嚴重的行業,其生產工藝和造紙類似,現在,自治區造紙行業經過環保改造后,污染狀況大為減輕,而棉漿粕、粘膠纖維企業污染狀況就顯得相對嚴重了,社會上要求對其加強治理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而且,棉漿粕、粘膠纖維企業由于投產年限不同,其生產廢水排放也執行不同的標準,有違社會公平。自治區環保廳希望通過提高棉漿粕、粘膠纖維行業生產廢水排放標準倒逼企業進行環保改造,打造綠色環保企業,為新疆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
自治區環保廳和經信委今年上半年對全區棉漿粕、粘膠纖維生產企業進行調研發現,已建成投產的企業生產廢水大都執行的是三級排放標準,污染物濃度高,化學需氧量為每升1000毫克,大量廢水絕大多數通過管道直接排放到沙漠污水庫中,污水庫中除了生長蘆葦之外,沒有其他水生植物。
據自治區環保廳污染防治處處長溫玉彪介紹,棉漿粕、粘膠纖維生產廢水排放標準提高到一級后,化學需氧量降為每升100毫克,下降90%,對環境的危害將大大減輕。
針對新疆網民反映棉漿粕、粘膠纖維生產企業排放廢氣惡臭難聞的投訴,朱建新說,環保部門正在督促企業進行環保改造,像瑪納斯澳洋科技、舜泉化纖都分別投資了5000萬元進行改造。
【名詞解釋:棉漿粕】
棉漿粕又稱精制棉漿,是以棉短絨為原料,經堿法蒸煮、漂洗精制而成的一種高純度纖維素。主要用于制造醋酸纖維素、硝化纖維素和醚類纖維素,廣泛用于食品、醫藥、牙膏、日化、建材、造紙、電子、塑料、航天和軍工等領域。
【名詞解釋:粘膠纖維】
粘膠纖維,人造纖維的一個主要品種。由天然纖維素經堿化而成堿纖維素,再與二硫化碳作用生成纖維素黃原酸,溶解于稀堿液內得到的粘稠溶液稱粘膠,粘纖是以棉或其它天然纖維為原料生產的纖維素纖維。在12種主要紡織纖維中,粘纖的含濕率最符合人體皮膚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涼爽、透氣、抗靜電、染色絢麗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