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4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對部分重點產品抽查結果進行分析。
2024年抽查的兒童學生用品包括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童鞋、校服、兒童家具等9種產品,共抽查2277家企業生產的2317批次產品,抽查不合格率為17.8%。其中玩具、學生文具、童車、校服等產品不合格率均低于10.0%,童鞋、兒童家具、兒童智能手表不合格率相對較高。
從檢測項目看,鄰苯二甲酸酯、重金屬總量(砷、鉛、鎘)、纖維含量、繩帶要求是主要不合格指標,不合格批次分別為119批次、54批次、41批次和33批次。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重金屬總量(砷、鉛、鎘)、繩帶要求為安全項目。
兒童學生用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廠家為追求童鞋的款式和舒適性,往往采用發泡塑料或軟膠作為主材,搭配各種顏料制成產品,原料中存在有害物質超標風險。二是產品設計存在安全隱患。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繩帶過長,可能會被電梯、交通工具或游樂設施上的突出物或縫隙夾住,引發安全事故。三是企業質量控制不嚴。采購原料時未經核實原料的纖維含量,或對不同批次原料缺少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
從羽絨制品抽查結果看,2024年抽查羽絨制品包括羽絨服裝、羽絨被等2種產品,涉及440家企業生產經營的442批次產品,發現95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21.5%。
從檢測項目看,絨子含量,纖維含量,羽絨鴨毛絨含量是主要不合格項目,不合格批次分別為55批次、45批次和23批次。
羽絨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部分生產企業以“絲”代“絨”,或在羽絨中混入過多的羽毛或其它雜物,導致羽絨制品絨子含量不達標。二是存在虛假標注情況。部分企業未對其產品的羽絨含絨量進行嚴格測試而憑經驗標注導致標簽標注的絨子含量、絨種類等關鍵指標與實際填充物質量嚴重不符。
通報介紹,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對147種產品組織開展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全年共組織抽查檢驗23764家企業生產經營的25250批次產品,發現3437家企業的3601批次產品不合格,監督抽查不合格率為14.3%。
大、中、小型企業產品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2.5%、4.5%、15.2%。大、中型企業產品抽查不合格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小型企業產品抽查不合格率顯著高于大、中型企業,產品質量仍需改進。
據了解,2024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已通過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分批向社會公布,公眾可通過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服務-我要查-產品質量”欄目查詢不合格產品及相關經營者等信息。
對于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銷售單位,市場監管總局已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嚴格依照《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要求不合格產品生產銷售單位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二是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銷售單位限期完成整改,并及時對其開展復查;三是依法嚴肅查處抽查發現的質量違法行為,將涉嫌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靶向性,對存在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輿情反映強烈,特別是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產品,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帶貨在內的網售產品抽查力度。對抽查不合格率較高的產品采取跟蹤抽查,對消費投訴集中、共性質量問題突出的區域開展專項治理,嚴防嚴控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嚴肅查處質量違法行為,壓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規范市場秩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