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柳井正在BBC的采訪中來了句:“我們不用新疆棉花。”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這話一出,國內網友立馬炸鍋了。
要知道,新疆是全球棉花生產基地,產量占世界的1/5,中國九成以上的棉花都來自那兒。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柳井正這次表態明顯是在向歐美國家示好。但他忘了,中國供應鏈這張大網,早已牢牢織進了全球經濟的肌理之中,想扯都扯不掉。如果真的跟中國完全脫鉤,只會加速它從品牌神壇上跌落的速度。
中國對英偉達動手
12月9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英偉達公司展開立案調查,因其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英偉達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的反壟斷審查決定。此舉導致英偉達股價下跌,市值大幅蒸發。英偉達被指控在中國市場強制搭售產品,違反了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阻礙客戶單獨購買或使用其GPU加速器產品。根據中國《反壟斷法》,英偉達可能面臨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罰款。
中美近期摩擦不斷,英偉達事件也說明中國對美反制升級,緊張關系再次引起爭議。
美西方打壓多年 中國供應鏈仍舊是王者
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動蕩的背景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盡管面臨外部環境的諸多挑戰,中國以其強大的制造能力和綜合國力,繼續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盡管面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可能實施的高額關稅政策以及品牌商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的壓力,中國的制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依然穩固。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中心,而且在規模和效率上仍然是“卷王”級別的存在。
怎么判斷一個國家的供應鏈實力強不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林雪萍在他的書《供應鏈攻防戰》里頭提到了三個關鍵詞:連接力、控制力、設計力。
連接力是指企業之間聯系的緊密度;控制力是對關鍵節點的把控;設計力則是對整個供應鏈進行規劃設計的力量。
連接力:中國是最繁忙的節點
中國是全球貿易伙伴最多的國家,貿易量也是最大的。
從2015年到2023年,中國都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那些國際大牌,比如優衣庫、蘋果、耐克,哪個不是靠中國供應鏈在全球市場上混得風生水起?蘋果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就有超過80%都扎根中國,庫克自己都說:“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就沒有今天的蘋果!
再說效率,“中國速度”全球聞名。疫情期間,全球醫療物資緊缺,只有中國的供應鏈能迅速響應,短時間內把全新的生產線從零開始建立起來,出口到世界各地,救了無數人的命。
這背后離不開我們的產業集群模式,比如電子產業集群,生產手機的企業周圍,就有生產屏幕、電池、芯片等各種零部件的廠家。
“世界離不開中國制造”,這句話確實不是吹的。
控制力:應對“脫鉤斷鏈”的底氣
如果說連接力代表了企業之間互動的緊密度,決定了供應鏈的效率,那控制力則代表了企業對關鍵節點或環節的把控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卡脖子”。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制造業體系,覆蓋了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覆蓋了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的全部工業門類,同時在稀土、煤炭、鋼鐵等關鍵原材料的儲量、開采和加工技術方面全球領先。
紡織服裝和鞋履行業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感受到了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震動。隨著特朗普可能對中國進口商品施加高額關稅,行業對未來的供應鏈布局感到緊張。盡管品牌如Steve Madden和Nike正在將部分生產轉移至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等地,但中國的紡織和服裝高技能生產領域的優勢在其他地方難以復制,中國依然是眾多品牌不可或缺的生產基地。特朗普重磅宣布,其上任后將實施的全面改革,包括對美國最大貿易伙伴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這可能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然而,中國在供應鏈的設計力、控制力和連接力方面的綜合實力,使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依然穩固。
面對美西方挑戰,如何從供應鏈大國變成強國?
雖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中心,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能高枕無憂了,我們在全球供應鏈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美國的打壓就沒停過——出口管制、限制投資、技術封鎖,一套組合拳一直打還是會疼的。
如果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阻攔甚至制裁,潛在影響和威懾力不可小視。
當務之急是趕緊調整供應鏈,怎么調整?補鏈、固鏈、強鏈、拓鏈、優鏈,目標是打造一個在國內扎根、聯通世界,又安全又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就是在設計力這塊繼續下功夫。
一要補鏈,補上核心技術的短板,增強科技自立自強。
關鍵是搞定主導和基礎產業的核心技術,讓高科技自己站起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逐漸走出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供應鏈完全受制于人的局面。
二要固鏈,優化全球產業鏈布局,防止產業鏈供應鏈向外轉移。
東南亞、南亞、墨西哥等國家,正在建立新的供應鏈,挑戰中國的地位。我們要在全球價值鏈里重新找位置,不光當“世界工廠”,還要當創新和設計的中心,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繼續做大做強。
三要強鏈,利用中國的大國優勢,做強基礎設施、平臺經濟等。
現代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覆蓋廣泛,要充分發揮大國的優勢,特別是要支持“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四要拓鏈,擴大對外投資,優化全球布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完善。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大調整,咱們得抓住機會,主動出擊,拓展以中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體系下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同時,國內也得協調好,東部沿海的產業得往中西部、東北轉移,讓城鄉和區域經濟一起飛。
五是優鏈,提升產業鏈的能級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來了,我們必須下決心改變以價值鏈中低端為主的現狀,讓中國供應鏈體系全面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難以撼動。中國正通過補鏈、固鏈、強鏈、拓鏈、優鏈的策略,打造一個安全且富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以應對全球供應鏈的加速重構。同時,中國也在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提升產業鏈的能級和國際競爭力,確保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