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ululemon對外宣布,服務公司長達7年的首席產(chǎn)品官Sun Choe將離職,同時公司將對品牌團隊進行調整。這一系列變動導致公司股價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內跌破300美元大關,股價與今年年初相比下跌了40%,在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中表現(xiàn)不佳。
往日高高在上的lululemon,如今跌落“神壇”了嗎?
向下滲透的Lululemon
從2022年初到2024年初,Lululemon 在中國的門店從86家增加到了127家,除了中產(chǎn)女性最集中的一線城市,它還開到了福州、海口、青島、佛山等地,二三線門店占比已經(jīng)超過20%。
今年年初,Lululemon的抖音官方旗艦店正式營業(yè),這能吸引到更多來自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有人稱這是Lululemon在收割中國的“縣城貴婦”和“新線中產(chǎn)”。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Lululemon在向下滲透的路上,悄然改變了“高貴”的調性。
最新的618年中開門紅活動,Lululemon官方旗艦店推出滿1299減100的折扣,不久前的天貓38煥新周,也推出滿1399減100的折扣。此外,還有關注或加會員就可無門檻使用的20元、30元代金券。以瑜伽褲為例,疊加多個折扣后到手價約470元,相當于6折。
在線下,過去從未入駐奧特萊斯的Lululemon先后進入上海青浦奧萊和佛山佛羅倫薩小鎮(zhèn),上海比斯特購物村門店也重新升級,掛上了“全場5折、7折”的牌子”。
尤其是到了打折季,原先的中產(chǎn)消費者更不愿意走進門店了。“雖然現(xiàn)在的產(chǎn)品類目擴充到鞋類周邊等等,可我并沒有看見Lululemon在原有的SKU上有多大突破。”一位Lululemon資深粉絲表示,她原本喜歡Lululemon的設計,早期的產(chǎn)品會有各種小巧思,可現(xiàn)在幾乎就是在販賣之前的款式,無非換了顏色,升級了面料和剪裁,間隔很久她才有可能再次去消費。
從曾經(jīng)很少營銷,塑造出的社群優(yōu)越感,到現(xiàn)在營銷廣告鋪天蓋地,Lululemon還能靠什么來打動原本定位的消費者?
“平替?zhèn)儭钡母偁幱萦?/strong>
“狀況外”的Lululemon,給了不少同類健身品牌突圍的機會,其中,不乏VFU、Particle Fever粒子狂熱、MAIA ACTIVE 等新銳品牌脫穎而出,它們都被視作“Lululemon平替”。
同時,不僅有新興品牌加入競爭,傳統(tǒng)運動品牌也在積極布局。迪卡儂推出了其云感系列健身褲和微笑塑型褲;與此同時,Nike、adidas,以及中國品牌李寧、日本品牌DESCENTE等,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瑜伽服飾系列。
平替品牌欲模仿Lululemon成功,關鍵在面料和工藝。Lululemon的Wunder Under系列瑜伽褲采用了儒鴻企業(yè)供應的“Luon”專利面料,這種面料含有81%的尼龍和19%的萊卡。儒鴻在Lululemon的面料供應中占據(jù)了高達70%的比例。
對于想要模仿Lululemon的供應鏈的平替品牌來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支付得起較高的價格,以及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日益壯大的運動愛好者群體,以及經(jīng)濟實力雄厚的縣城富裕階層和新興中產(chǎn)階級,將繼續(xù)為Lululemon貢獻強勁的增長動力。然而,未來數(shù)年中國市場是否能夠持續(xù)保持當前的銷售勢頭,是否能撐起Lululemon的希望,仍然是一個未知數(shù)。
國產(chǎn)品牌如何爭奪中產(chǎn)女性?
有人分析,Lululemon的成功并不單單是一條瑜伽褲,其背后的品牌價值才是Lululemon真正的護城河,這些是國產(chǎn)品牌難以企及的。
然而,現(xiàn)在的國產(chǎn)品牌正在學習才是Lululemon成功更深的秘密,即品牌精神來討女性消費者的歡心。
例如,MAIA ACTIVE成功地塑造了取悅自己,關愛女性的品牌形象,通過強調“各個size都很美”的理念,成功吸引了眾多中產(chǎn)女性的目光。
其門店展示的人體模特大多是微胖身材,這不僅是品牌多元化審美的體現(xiàn),更是向消費者傳遞出品牌對于女性美的獨特理解。此外,MAIA ACTIVE還通過一系列廣告片,邀請不同年齡、不同身材的女性分享她們如何活出自己的“漂亮”,這種真實而有力的敘述讓品牌更具親和力和共鳴感。
而“暴走的蘿莉”則以創(chuàng)始人陳暖央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為品牌故事,傳遞出對“白幼瘦”審美的拒絕和對女性力量的肯定,吸引了大量女權主義者的支持。
可以看到,除了價格優(yōu)勢外,國產(chǎn)品牌也試圖增加更多品牌故事、理念和內涵,吸引消費者支付品牌溢價。
值得一提的是,MAIA ACTIV已被安踏集團收購,這對安踏和MAIA ACTIV都是一個雙贏。對于安踏來說,收購MAIA ACTIVE是其切入女性業(yè)務板塊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強化品牌組合并帶來確定性增長。畢竟,2022年MAIA ACTIV的年銷售額已經(jīng)超過5億元。
與此同時,李寧、耐克、特步、蕉下、迪卡儂、Keep等老品牌也紛紛入局瑜伽褲、瑜伽服產(chǎn)品市場,女子運動這一賽道變得越發(fā)擁擠。
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國貨品牌們正在自我強大和獨立,已經(jīng)涌現(xiàn)出波司登、完美日記、花西子等新國貨代表。無論是在產(chǎn)品設計與研發(fā)、品牌建設、產(chǎn)品質量,還是售后服務方面,國內品牌與Lululemon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面對這些有力的新老玩家,“舊王”Lululemon的皇冠也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