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運價分析平臺Xeneta最新報告,2月開始運價趨緩或下滑速度快于預期,這波紅海危機推動的運價漲勢可能已經達到頂峰或逐漸減弱。貨代業內人士透露,船公司在年前最后一周積極收貨,2月議價聲此起彼伏。美西運價因貨物量充足可以商議,美東運價由于雙運河干擾支撐較強;而歐線運價小幅調整。歐美航線運價從此分道揚鑣。
船公司年前搶著收貨,主要是為了在過年期間和年后2~3周內提高貨物裝載率做準備。據了解,仍有一些船公司如達飛等宣稱美線要漲價,漲幅約500美元。綜合多家貨代的報價,目前現貨市場美西每40尺柜運價在5000美元左右,但貨量多的客戶運價已降至4字頭,高運價開始出現松動;美東每40尺柜運價有支撐,維持在約6000美元以上。
至于歐洲航線,由于歐洲經濟復蘇不如預期,運價調整也較快。現貨市場每40尺柜運價在4500-5200美元之間。
根據Xeneta數據,從亞洲到歐洲、地中海的運價已經開始下滑,但美線運價仍然保持穩定或小幅上漲。預計2月綜合費率(GRI)從遠東到北歐每40尺柜運價為4820美元。
對于船公司和貨代來說,運價走勢將逐漸回歸市場供需關系。年后亞洲復工、歐美下單時間和貨量成為更重要的因素。初步判斷2024年市場情況,貨量恢復的速度越快越好,高運價的持續需要有足夠多的貨物量來支撐。最快在3月中下旬就能見分曉,紅海危機的演變和通脹、降息的時間點也是需要觀察的指標。
海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表示,2024年新增運力將創紀錄,有足夠的船舶投入運營,以應對增加的航行時間和運力需求。預計其他主要貿易航線將遵循遠東至歐洲的模式,運價將保持穩定或下調。
就目前的歐美航線運價而言,船公司仍然能夠獲得不錯的利潤。這將反映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最快在1月份的財報中,船公司就能受益于美西高運價的貢獻。到了2月份,隨著更多歐洲(含地中海)航線和美東高運價的貢獻,財報將進一步增長。
根據上海航交所SCFI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26日的報價數據,歐洲線累計漲幅達到2.36倍、美西線漲幅為1.68倍、美東線漲幅為1.62倍。運價的上漲速度超過了疫情爆發初期的幾個月。
根據物流界預測,春節之后海運費用可能會出現新一輪上漲,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空集裝箱滯留在歐洲,集裝箱的租賃費用也可能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