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紡織服裝市場受疫情沖擊明顯,但去年底至今,開始有回暖跡象。去年底今年初,紹興印染企業訂單較2022年11月普遍有所增加,產能恢復至七八成。長三角是紡織產業重鎮,產業一線情況究竟如何?
在紹興市柯橋區路南工業園區的一家廠房前,裝載著高柜集裝箱的貨車,正等待著打包工人將一卷卷人造棉布料裝滿,隨后出發前往寧波北侖港裝船,將貨物運至遙遠的迪拜。紹興蠶香公司的負責人錢水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不少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只能休息,再加上外貿訂單堆積,公司要趕在年前打包發貨,大家忙得不可開交。“昨天發了6個高柜,今天還有三四個高柜要發。”錢水江說,公司預計要一直忙碌到過年前。
紡織業是紹興的支柱產業之一,紡織紗線、織物制品和服裝的出口額2021年達到1187億元,常年占據紹興總出口額的近一半。紹興柯橋區是紹興紡織印染的重中之重。2022年,柯橋的出口成績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前11個月的累計出口總額達到1186億元,單月都實現了20%以上的累計同比增長,第二季度增速更是高達30%以上。出口雖然旺,但背后有承壓和轉型的挑戰,2022年前11個月,紹興規模以上紡織產業的利潤總額為69.8億元,同比下降了33.6%,尤其許多中小紡織企業經營受影響很大。
影響的因素很多,疫情防控調整,國際形勢變化,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紡織產業的興起等等,面對各類壓力,紹興柯橋的企業怎么辦?柯橋的企業家告訴記者,只要保證三大優勢,我國企業紡織龍頭的地位就無法撼動。
一是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從原料、織造、染整到下游的市場銷售,柯橋擁有完整的產銷體系。在柯橋,有占據全球1/4紡織品交易額的中國輕紡城,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全國近一半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系。紹興木林森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勇提到,在全球的紡織出口市場中,柯橋最具競爭力的地方就在于產業集群的完整度與規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缺少像柯橋這樣的產業集群。比如染整產業,你并不是光有一個染廠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而是需要原料、染整、制造、加工,柯橋有幾千家后加工企業在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
二是在發展過程中,抓住全球中端紡織品市場的定位。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棉花原料大國,包括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加工低端面料上有優勢,而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則專注高端產品。中國輕紡城瞄準了全世界的中端市場,穩步擴大陣地。比如,化纖面料是柯橋紡織業占據主導的工業產品。根據柯橋區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柯橋規上工業主要產品中,化學纖維產量為255.18萬噸,印染布產量為217.03億米,針織布38.61萬噸,在各類紡織品中首屈一指。
三是積極拓展新的市場。錢水江告訴記者:“與歐洲一些國家合作,需要基本遵照它們制定的一套標準,這幾年我們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生意,彼此之間能有更多互動共贏的機會。”2021年,紹興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占到總出口額的40%。去年前三季度,紹興柯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同比增長28.2%。2023年,蠶香、木林森等外貿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新目標,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走訪市場或者建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