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季籽棉進入采摘期后,宿松縣匯口鎮團結村的沈克留就每天忙著到地里采摘棉花。但前期連綿的陰雨天氣,延緩了他的拾花進度。我省長江流域棉區受到不佳天氣影響,在地新棉生長進程放緩,籽棉品質也有所下降。
雨天延緩采棉進度
“除了9月下旬雨前每畝收了50多斤棉花后,到現在一點棉花都沒有收。 ”宿松縣匯口鎮西湖村楊云山今年種了60畝棉花,談到近期雨情對棉花的影響,他說,原先以為今年棉花收成還是不錯的,但現在看每畝單產可能只有300斤。
與楊云山一樣,望江縣雷池鄉雷江村的棉農對本季棉花收成也很懊惱。該村負責人吳生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在正常年份,到這個時候棉花采摘進度已達到 60%左右,但今年棉農只采摘了40%的在地棉花。在采摘進度減緩的同時,受到不利天氣影響,地里棉花爛桃大增,新棉品質要比往年低1—2個等級,預計單 產在400斤左右,也比正常年份減收50斤以上。
省油棉產業技術體系望江站負責人余宏旺告訴記者,今年雨水太多,耕地太爛,農戶下不了 地,棉花采摘進度比往年減緩了20%以上。該縣棉花種植面積12萬畝,預計單產360—370斤,而正常年份棉花平均單產在400斤以上。東至縣也是我省 棉花傳統種植區域,該縣今年棉花種植面積有8萬多畝。東至縣農委種植業局王優旭局長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棉農已拾花50%以上,但棉農今年只采摘了 40%左右的在地棉花。他估計,隨著天氣的逐漸晴好,在地棉的吐絮量會增多,新棉采摘進度也會加快。
從全國市場看,中國棉花協會預測 2017/2018年度我國棉花產量541.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48.1萬噸;消費量為800萬噸,與上年度持平。
市場交易冷清
楊云山告訴記者,近期當地小販開出的市場收購價是每斤3.1—3.2元(統花),比去年同期低了0.2—0.3元;當地加工廠還沒有掛牌收購。在望江縣,農村經紀人開出的市場收購價是3.5元/斤(統貨),當地棉花加工企業也沒有正式開工。
據華安期貨棉花分析師夏雨辰介紹,新疆棉區籽棉收購價多維持在7.3-7.6元/公斤之間;山東、河北等棉區籽棉主流收購價格為7-7.4元/公斤。相 關信息顯示,江蘇省鹽城地區國慶假日前后3級籽棉收購價為7.40-7.50元/公斤,本月中旬收購價降低到了7.2元/公斤。據當地棉花經紀人介紹,由 于農戶植棉太少,零星收上來的籽棉資源很可能要賣到外地。如果現在收購價放得太高,不僅異地銷售難,也會給自身經營留下風險。
短期行情看淡
“今年植棉還是不掙錢。 ”楊云山無奈地說,種棉大戶綜合各項費用,每畝需支出人工、土地流轉費以及物化投入約980元。以3.5元/斤的市場收購價和單產300斤計算,每畝產值1050元,每畝毛收入只有區區68元。如果再扣除自己的勞力投入,植棉虧損已成定局。
對于零散種植戶來說,植棉收入則稍微好些。吳生聯對記者說,不少農戶種棉只有1畝地左右,不計土地和人工費用,每畝需支出成本600元左右。以該村農戶 平均畝產400斤和市場收購價3.5元/斤計算,每畝產值1400元,每畝毛收入800元。但如果扣除土地和人工成本,小規模種棉戶仍然處于虧損狀態。
夏雨辰告訴記者,隨著新花大批上市及前期儲備棉大量輪出,市場短期內棉花供應寬松,當前紡織企業庫存也較為充足。市場供給持續增加,使得短期棉價壓力仍然較大。同時,北半球棉花主產國新棉逐漸上市以及美國颶風造成損失低于預期,全球棉價走勢偏弱。
她認為,去年籽棉采摘初期開秤價格在6.8元/公斤左右,后來隨著市場收購主體的搶收,籽棉價格不斷上漲,收購高峰時最高漲到了7.8元/公斤。雖然今 年在開秤初期就已經達到7.5元/公斤左右,但是新年度國內及全球產量同比增加基本已成定局。在這樣的供需大格局下,今年籽棉價格要超過去年的水平難度較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