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整個烏鎮均浸淫在EP雅瑩此次發布的紅色色調之中,充滿喜慶和豐收的氣氛。
唐嫣
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時裝周20年歷史上,這是首次將分會場設至另一省份,另一城市。烏鎮除了其歷史和旅游地位,對于中國經濟轉型同樣具有標志性意義。2014年,由中國政府主導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辦,象征著中國向科技、服務型社會轉型的開始。
EP雅瑩2017秋冬系列發布正是在剛剛落成、成功舉辦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進行。
作為中國國際時裝周20周年的壓軸閉幕大秀,此次發布同樣是EP雅瑩在其誕生之地——人杰地靈的江南之地,迎來公司重要紀念和慶祝事件。明年,雅瑩集團將迎來創立30周年,以“豐·啓”為主題的2017秋冬系列發布,象征著公司對品牌過去近30年的豐收總結,亦預示了另一個30年新征程的開啟,這亦是EP雅瑩今年選擇一個特別的地方舉辦此次活動的重要原因。
最近兩年,不僅僅是EP雅瑩的關鍵之年,對于多數創立于80、90年代的本土品牌來說都是關鍵之年。因為,目前無論是全球及中國宏觀經濟、激烈的服飾市場競爭以及消費者購物方式的轉變,對于行業品牌來說都極具挑戰。中國本土品牌群是否能再攀高峰,還是裹足不前,甚至面臨衰退危機,2020年前都將是最重要的運營周期。
過去的2016年,除了繼續火熱的運動市場外,中國本土服飾上市公司持續經營業務收入能夠增長的寥寥無幾,多數公司只能通過并購,甚至激進的杠桿交易來維持收入增長,與此同時帶來的則是嚴峻的流動性和運營風險。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2月份,中國零售業增幅僅為9.5%,為11年來最差,其中服裝行業的增幅更是低至6.1%。
上述數據均證明,目前的中國服飾市場,充滿挑戰,不過,這通常亦意味著機遇并存。
在此次EP雅瑩2017秋冬系列發布會上,雅瑩集團總裁張華明表示,2017-2019將是集團關鍵的三年,一方面有面對零售環境急劇變化的緊迫感,同時有作為高端女裝龍頭品牌對中國本土品牌繼續向上發展的使命感。集團除了繼續加強品牌組合投資、發展多概念零售業態,同時需要緊跟趨勢,利用好信息、科技,提升企業、品牌效率,以期更具市場競爭力。
EP雅瑩前身為1988年創立的洛東紅政服裝廠,與目前在中國市場赫赫有名的多數時尚品牌一樣,主要從事制造業,進行來料加工的原始生產業務。
上世紀90年代末,歐美品牌幾乎未涉及中國大陸市場,這亦給中國本土品牌創造了起步的機會,目前中國的知名服裝品牌幾乎都是創立于這一時期,尤其1996和1997年最多。
出生江南的張華明,在品牌創立之初,就將絲綢這一名貴材料融入現代時尚元素,甫一上市,雅瑩女裝便憑材質“天然”高端,深受“先富起來”的一線城市富裕階層女性消費者青睞。
在多年的品牌發展過程中,EP雅瑩通過不斷的學習、合作,對時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把握和即時反應,成為目前中國本土極少數既有“民族性”,又充分與國際接軌的高端女裝品牌。
截止2017年一季度,EP雅瑩在全國210多個城市擁有500多間精品店。
2016年,EP雅瑩更是開始實行雙品牌戰略,民族的愈民族,世界的愈世界,EP品牌專注引領都市精致、時尚生活方式的高凈值女性,而雅瑩YAYING則致力塑造代表中國的高端品牌。
目前,EP雅瑩的手工工坊擁有多位幾十年技藝的手工藝匠,這些手工藝匠均在刺繡、珠繡和編織方面有多年經驗,品牌“精品工廠”出品的自產款式45%均涉及釘珠、繡花、刺繡等純手工工藝。
正是由于對民族工藝的堅持和追求,EP雅瑩多次成為中國政府對外活動的合作方。2015年,EP雅瑩成為“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全球合作伙伴”;2017年,品牌被授勛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戰略合作企業”,代表中國站上世界舞臺。
2015年在米蘭舉行的世博會,中國場館的政府代表、工作人員及志愿者服裝均由EP雅瑩自主研發、設計。高質量的材質、高品質的設計,一改多年來中國代表在世界舞臺上著裝的單調形象。
雅瑩集團總裁張華明在接受無時尚中文網采訪時稱,中國服裝行業一直在向國際品牌學習,雖然這是大勢所趨,但亦造成了行業同質化嚴重,而實際上,中國有很多獨特的紡織和工藝手法,且被很多國際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學習、采用,EP 雅瑩在產品中對絲綢、刺繡的使用,即是希望既能讓品牌保持特色,亦能通過商業化將這些民族文化遺產得以保留,甚至發揚。
由于時尚行業,特別是快時尚行業的膨脹,令消費者口味迅速變化,相反削弱了一些傳統工藝的生存能力。近年來,只有少數奢侈品品牌持續進行相關方面的投資,其中佼佼者為Chanel。法國品牌多年來一直收購相關小型、稀有工作坊,上年7月底,該品牌一口氣投資了三間絲綢工坊及一家絲綢供應商。
中國絲綢供應商嘉欣絲綢(002404.SZ) 上周發布的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收入錄得11.9%的增幅,其中絲類產品收入更是暴漲64.0%。
作為將“民族性”和“工藝性”結合、保存、發揚最好的中國本土品牌,張華明稱,這不僅需要中國民族品牌的責任心,同時需要品牌在消費端不斷面對需求做出調整。
張華明表示,EP雅瑩在發展之初,中國消費者曾經長期將絲綢當做季節性產品。EP雅瑩敏銳地發現這一消費特點后,迅速做出調整,不僅在夏季主推絲綢產品,在其他季節亦主動將絲綢元素融合進設計之中,同時積極拓展刺繡等工藝,讓消費者可以一年四季通過EP雅瑩感受到“高貴”氣質。
正是憑借這種對消費者、行業的深邃洞察,以及在人才、研發、產品上的不吝投資,EP雅瑩在每一次行業變革之中都能順勢先行,持續成為行業先鋒。
過去的20年,在兩次金融危機中,EP雅瑩都實現了華麗轉身。
1998亞洲金融危機,EP雅瑩發現,傳統中國制造業在面對環境變化時非常被動,遂剝離生產,進行輕資產運作,更貼近國際品牌運營方式,將核心投資用于研發和設計,而生產外包;2008年,第二次金融危機則讓品牌下定決心進行全面的品牌升級。
張華明稱,大環境對于所有行業、所有企業都是一樣,只有持續保持危機感、進取心的品牌才能將每一次危機轉化為機遇,“全球的百年品牌莫不如是”。
2008年金融危機后次年,EP雅瑩采用全新的LOGO,開始在全國終端推廣新形象,重點在機場、高端百貨等零售渠道擴張新店,塑造品牌高端女裝形象。與此同時,品牌亦升級門店概念、提升消費體驗,其中包括融合了服裝、家居、美食、文具的新概念工廠店模式“大雅家”,以及專注高端百貨的“EP雅瑩之家”。2010年,EP雅瑩亦在澳門威尼斯人開出第一間境外專賣店,布局品牌輸出之路。
張華明稱,希望在中國政府“一帶一路”的戰略下,EP雅瑩作為民族品牌可以“搭車”國際化,因為作為“江南”品牌,EP雅瑩有著獨特優勢,可以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獲得認可。
除了EP雅瑩,集團還擁有自主品牌N.paia恩雅派、Double Love貝愛、國際品牌代理業務精品店品牌GraceLand雅斕名店等業務。張華明表示,接下來集團還會培養EP KIDS、Little Space童裝業務,以迎合“二孩”政策刺激的童裝市場需求爆發。
在EP雅瑩2017秋冬系列發布會上,張華明表示,2017-2019年將是集團關鍵的提升、飛躍三年,希望“三年計劃”期間,在繼續領跑本土成衣行業EP雅瑩品牌為核心的基礎上,同時刺激集團投資組合綜合發展。計劃包括即將落成、二期擴建后總建筑面積達28000平方米的集團藝術中心,該中心集產品研發、SHOWROOM、手工工坊于一體;集合兒童衣食住行、教育、娛樂于一體的新項目“小雅花園”;“大雅家”和“小雅花園”模式的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