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陸良繭絲綢產業鏈深度融合越拉越長
2016-12-15 10:19:03 來源:慧聰網
2016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7部門決定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示范工程。陸良在申報、篩選中,以“擇優”的方式被列為農業內部融合型試范縣。
陸良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內部結構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結合陸良發展實際,狠抓蠶絲綢、蔬菜、糧食、畜牧等四大產業,力爭達到“同頻共振”之效。
蠶絲綢產業鏈越拉越長,深度融合
“每個蠶繭絲長在1200米到1300米之間,很長很長,而我們也在努力將陸良蠶絲綢產業鏈不斷延伸、拉長。”陸良縣蠶桑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陸良緊緊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一產接二連三’,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目標。蠶桑產業不斷做強做大,走出了一條育苗、栽桑、制種、養蠶、繅絲、織綢、印染、服裝加工和桑條造紙、蠶沙提取、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循環之路。
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桑園面積達16萬畝,全縣5萬農戶、16萬人從事蠶桑農業生產,蠶農人均增加收入3300元,占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6%。
走進云南新千佛卷絲綢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繅絲,公司綜合辦主任李從富介紹,陸良一年四季均可飼養多絲量蠶品種,蠶繭質量好、繭形大、繭色白、質量全國一流,80%以上可繅制5A級以上生絲,該公司堅持“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多年的發展,其生產經營效益都大為可觀,2016年,公司收購4052噸鮮繭,以52元每公斤收購,蠶農獲得感不斷增強。
雖然陸良蠶桑產業獲得了較好發展,并成為陸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但陸良并不滿足于現狀,而是制定了更加科學的發展藍圖,到2020年,建設優質高產桑園面積將達20萬畝,要把陸良打造成中國西南繭絲綢產業中心、中國新絲綢之路南方戰略基地、國際優質繭絲綢基地,把陸良蠶桑產業打造成云南最具地方特色、最具競爭力、聯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富民強縣產業。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陸良以“一個中心、兩個示范帶、三個園區”為蠶桑絲綢產業背書。“一個中心”是繭絲綢加工和交易中心,面向國內外市場,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平臺;“兩個示范帶”是高原特色優質蠶桑種養示范帶、蠶桑種養循環經濟與生態旅游示范帶;“三個園區”是繭絲綢加工產業園、蠶桑資源加工循環經濟示范園、民族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