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商務部綜合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降幅逐季收窄,以人民幣計價,三季度進出口增長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別提高8.3和1.3個百分點。考慮到2015年9月以后的月度進出口基數普遍較高,預計四季度進出口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報告指出,從出口來看,四季度是外貿旺季,圣誕、元旦都將集中出貨,四季度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回穩向好。從進口來看,主要進口產品整體價格回升,對進口形成一定支撐。但受加工貿易進口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四季度進口增速總體仍將在低位運行。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表示,今年三季度以來,出口先導指數持續改善,這或由于前期人民幣有效匯率貶值對出口有所刺激,不過隨著人民幣有效匯率逐步趨于穩定,未來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刺激作用將明顯減弱,出口或繼續弱勢運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穩增長政策加大力度以及外貿促進政策的發力,逐漸提振消費產品、緊缺產品以及關鍵資源類產品的進口。促進外貿平衡發展,擴大進口規模,對緊缺資源、關鍵設備、高技術產品加大進口力度,對進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綜合判斷,進口增速可能小幅上升。
連平表示,第三批自貿區總體方案近期將獲批,試點地區從東部沿海逐漸向內陸地區擴展,或將對未來外貿發展帶來促進作用。
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我國政府出臺了進一步支持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狠抓政策落實,效果逐步顯現,外貿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積聚,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報告明確,未來我國將繼續堅持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著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支持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提升進口綜合效益,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促進中國外貿優進優出。
報告預測,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2017年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得以鞏固,質量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