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湖北武漢市治庸問責辦召開的“十個突出問題”新聞通氣會上,武漢市環保局、市經信委通報了“企業違法排污整治、監管不到位”問題承諾整改情況。市環保局介紹,一印染公司利用城市管網偷排廢水,偷排和超標排放行為分別被處以5萬元和應繳排污費5倍計145萬元罰款。其中145萬元罰款,是武漢市史上單筆最大的環保罰單。此前武漢市單筆最大環保罰單是2013年的120萬元。
“通過觀察企業日常的監測數據,我們就可以判定一些企業的偷排‘嫌疑’。”武漢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執法人員通過查看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歷史數據,發現這家印染公司監控數據pH值持續在0.1左右波動,與該公司的主要生產工藝不相符合。經突擊檢查,發現其利用城市管網排放未經處理的印染廢水。該公司收到武漢市史上單筆最大環保罰單后,立即封堵偷排口,并加強環保管理,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生產廢水做到達標排放。
目前,武漢市已在重點企業排污口、主要生產場所、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站房等位置,安裝視頻監控,一旦企業在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上做手腳、篡改在線數據,視頻監控攝像頭將會把企業的違法行為全部記錄下來。2015年,通過全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25起,罰款870余萬元。
今年,新的《環保法》按日連續處罰規定出臺后,1-11月,全市環保部門按日連續處罰共12家,處罰金額合計893萬多元。一熱電公司廢氣超標排放被罰款10萬元,21天后,仍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繼續超標排放廢氣,被按日連續處罰210萬元。
市環保局加大督辦力度,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無人機巡查、第三方監督及媒體曝光等方式發現的各類環境問題,向相關區和部門下達248份督辦通知,督促解決環境問題。
據介紹,1-11月,全市環境執法人員檢查企業9453家次,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713家,行政處罰540家、行政處罰金額3053.64萬元。
為治理企業排污,市經信委運用“加減法”在治標與治本上狠下功夫。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工藝、裝備的推廣與應用,前三季度,全市啟動219家企業技術改造與轉型升級。
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通過大力引進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好“加法”,1-10月,武漢市簽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6個,協議投資額480.4億元,占全市新簽工業項目總投資68.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高于全市工業水平3.1個百分點。通過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資源利用減量化、再利用,進一步做好“減法”。突出抓56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耗,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11.5%。
據了解,經過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對企業排污行為的整治,武漢市空氣質量也大為好轉。截至11月30日,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90天,優良率為56.9%,優良天數比2014年同期增加19天,優良率上升5.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