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院打造畢業生就業直通車
2014-07-23 11:17:00 來源:中國紡織報 作者:趙雙軍 王偉
“在校大學生能有如此扎實的技能和良好的表現,這樣優秀的參賽選手我喜歡,我愿意為袁飛劍同學推薦工作。”在陜西省高職院校化工類技能大賽上,大賽仲裁組組長、省化工產品質檢站毛暉高級工程師主動要求為參賽選手、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袁飛劍同學推薦工作。經過牽線搭橋,袁飛劍同學最終被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錄用。
無獨有偶,在與全國眾多本科院校學生同臺競技的全國大學生外貿跟單(紡織)職業能力大賽上,榮獲大賽一等獎的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紡織品檢驗與貿易專業郭曉娜同學順利拿到了“中國絲綢第一品牌”浙江萬事利集團的預聘邀請。
滴水見海,這正是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下稱“陜西工院”)化工紡織類專業創新實踐“工學結合、學崗對接”人才培養模式豐碩成果的生動寫照。
作為與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同誕生、同步成長的化工紡織類專業,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享譽西北的陜西紡織工業學校,加之近年來國家“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和學院實施“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的大好機遇,陜西工院化工紡織類兩大專業群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培養的畢業生以上手快、干得好、潛力足的特質備受青睞。其中,2013屆化工類、紡織類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7%以上,許多獲得技能大賽獎項的學生更成為知名企業高薪爭搶的“香餑餑”;2013級100余名新生剛一入校就被行業龍頭企業預定,讓“入學即就業”的夢想成為現實。
校企聯合 培養企業需要的優質員工
針對校企合作的實際,化工與紡織學院提出了“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四原則,全方位、全過程推進校企合作,通過訂單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學管理、技術服務、校企文化等五項“一體化”合作辦學,讓行業標準、企業規范與育人標準和人才評價機制對接、生產項目與教學項目對接、工作過程與教學過程對接,使行業企業直接參與教學,提升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最終使學校、企業、家長、學生四方受益。
同時,為了真正實現產教對接、校企融合,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陜西工院還多方邀請化工、紡織行業專家,按照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結合工作崗位與職業能力,全面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和核心課程的質量評價標準,共同推出了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中引入企業真實產品開發項目和培訓課程,聘請企業高管和技術骨干參擔任專業教學與實踐訓練指導,以企業用人要求所需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先后共同開發了56個教學項目、8種教學設備和12個校內外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
依托雄厚的行業基礎,陜西工院立足化工、紡織行業,積極與國內知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多層次推進校企合作,合作單位遍布全國,先后與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西咸紡織工業園的行業龍頭企業及全國50余家對口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通過聯辦企業冠名訂單班、共建就業實習基地聯合開展專業工種輪訓和綜合實訓、產學研合作等形式,為企業“量身打造”高端技能人才。在與知名企業雅戈爾集團牽手的10年中,校企雙方嘗試了多種合作模式,最終探索出“2.5+0.5”共同育人模式,三年級學生利用半年時間進入企業進行綜合實習,按照企業化管理模式直接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培養、崗位能力訓練、職業精神塑造、企業文化熏陶,幫助學生盡快實現角色過渡。學生在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管理技術人員“雙重指導”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了融合,動手能力與崗位標準得到了融合,綜合分析與獨立工作能力得到了融合,真正解決了“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員工”這一難題。
“母校和企業共同對我們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和實踐鍛煉,鍛煉了我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我們在企業得心應手地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飛速成長。”雅戈爾訂單班畢業生田川深有感觸地說。同樣,陜西工院化工紡織專業的畢業生以專業技能突出、綜合素質好和職業忠誠度高,引得眾多企業伸出了“橄欖枝”,陸續開辦了“雅戈爾”、“溢達”、“雅蘭”、“天業”等訂單班,受益學生1000余人。
內涵發展 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著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陜西工院投入1億元實施示范后“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通過以企業真實生產項目為引領,基于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綜合性實訓基地,通過學生基礎能力、專業專項能力、專業綜合能力、職業崗位能力的階梯“四遞進”模式,實施理實一體“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實現了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相對接。
基于合作企業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需要,構建了課程體系與能力體系相融合、職業資格標準與課程標準相融合、行業技術標準與課程教學內容相融合、學校培養與企業培訓相融合的“四融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基于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需要,與企業共建了集教學、科研、培訓、鑒定“四位一體”的校內綜合性實訓基地,聯辦了以廣東溢達、寧波雅戈爾、陜西煤化、新疆天業等國內、省內一流企業為主體的校外實習基地,將企業培訓和企業文化引入專業教學建設之中,實現了校內、外實訓基地功能的有效對接。
基于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需要,實施專業教師每年“至少聯系一個企業、至少參與企業生產實踐一個月、至少結交一位企業管理或技術人員為友、至少與合作企業開展一項教科研項目”的“四個一”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工程,實現專業教師雙向互聘、相互兼職,建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雙構、雙帶頭人”的教學團隊。
通過一系列特色鮮明、指向準確的教育教學改革,陜西工院化工、紡織專業積極實踐,大膽探索,以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等內涵建設為中心,構建了“工學結合、學崗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建成了4門精品課程、16門網絡課程、18門優質專業核心課程、33本實訓指導書,編寫了26種特色教材等。
文化浸潤 培育畢業生職場核心素養
一走進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陜西工院化工工程訓練中心。一樓“仿真車間”的墻壁上,寫著“團隊協作、凝聚力量”、“質量重在預防”、“安全生產是第一要務”、“6S管理”等極具職業特色的標語裝飾而成的“會說話的墻壁”,默默地浸潤著學生們的團隊理念、人本精神、管理之道。一個個小鏡頭無不折射出陜西工院的職業素質教育。
企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員工。陜西工院始終瞄準學生職業生涯成才目標和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堅持“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美育與智育相融并進”,將職業化的校園文化滲透到校園氛圍、技能訓練、課題教學等環節,多措并舉、潛移默化,實現文化的熏陶與浸潤。
用國學經典命名校園建筑,用企業文化精粹裝點校園,用人才培養提升職業素養。“崇文樓、格物樓、至善園、行知樓、成才大道、行健路”等建筑命名和道路的命名處處彰顯人文底蘊,將文化育人理念蘊涵在校園物質環境中。108個合作企業的質量理念、企業精神、營銷戰略、產品介紹等為內容的企業文化長廊、72名杰出校友創業事跡風采展示,60余名國企老總、外企白領、私企創業先鋒被邀做客校園,談企業發展戰略、敘創業之道、論企業質量理念、講企業人才標準等,3類文化讀物《企業文化精髓讀本》、《校園文化手冊》、《文明教育手冊》編撰成冊分發給學生。陜西工院化工、紡織專業針對訂單班開設《全面質量管理》、《QHSE管理》、《6S管理》、《TPM》等課程,實踐教學全過程融入質量優化、安全生產、節能減排、降耗增效等管理方式,將合作企業的管理理念全面融入課題體系。構筑了校企文化融通、特色鮮明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在校園積淀企業文化素養、接納企業文化熏陶,促進學生職業認同感,培育學生一流職場素養。
以服務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為目標,陜西工院立足服務行業企業、培養了數萬名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化工、紡織行業的技術骨干、管理精英、創業先鋒,他們用辛勤的雙手、智慧的創造、默默地奉獻來實現“中國制造”的復興使命。
關鍵字:
陜西工院 紡織院校 就業直通車 校企合作
-
-
-
-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