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作為國內紡織行業大型B2B電商平臺的網上輕紡城,推出“宜布到位”大型面料線上促銷活動,該活動以“萬種現貨直銷、7天退貨品質保障”為亮點,推出了大批現貨產品,引起了紡織人士的廣泛關注。現貨交易將為紡織品營銷與采購帶來一種怎樣的發展?當現貨與網絡采購結合,又將為供應商與采購商帶來怎樣的現實意義呢?
采購商:現貨+線上=高效貿易
王先生做服裝面料生意已經10余年,也算是久經商海的老生意人了,談起這些年的面料采購經歷,卻也有許多無奈:“我是一直做訂單貿易的,10多年下來合作的供應商一直就是那么幾個,雖說是合作久了雙方比較信任,但隨著市場上新面料不斷出現,我也想跟新的供應商合作,卻又不放心。因此有些流行面料的開發就這么錯過了,可能是我比較謹慎的緣故吧。”
其實,王先生的謹慎不無道理。訂單貿易,洽談完成后還會有跟單、驗貨甚至返工等一系列環節,采購周期長,變數大,如果再與陌生的新供應商合作,風險更是大幅提高。基于此,大部分采購商盡管對現有的合作供應商有諸多不滿,或期望能與擁有中意產品的新供應商合作,卻被新合作帶來的不確定、不信任等問題所牽絆,無法作出新的嘗試。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且大大限制了采購商的業務發展,周期長的訂單所具有的不靈活性,也使采購商無法在市場風向忽然改變時,及時更改經營計劃。而現貨面料,就像超市中的商品一樣,直觀、可得。采購到手即可投入生產。采購商將不受限于更換供應商的風險,只要看準當期的現貨品質即可。
由此可見,現貨采購將解開采購商不敢嘗試新合作、不能快速跟上市場行情的牽絆。而相對于只有數據概念的訂單而言,現貨的直觀性與即得性又使其更適合在網上展示銷售。
“我現在采購的窗簾布里,已經有三分之一是現貨,其中一部分是從合作伙伴那里采購來的,也有一部分是網上訂來的,畢竟,網絡上能看到更多新的花型。”做窗簾生意的于先生描述著他近期嘗試現貨網購的經歷,“我先在網上看好現貨的圖片和一些參數,讓對方寄樣過來,一般兩三天就能決定要不要下單,下單后我就可以安排生產了,因為貨沒幾天就會到。”可見,通過網絡下單購買現貨,一方面擴大了采購商的選擇面,節約了采購商采購面料進行生產活動的時間;一方面現貨網銷的推行,也將逐漸促進現貨面料行業標準的規范與統一。
雖然現貨采購能大大降低采購商承擔的風險,然而訂單貿易目前仍占主流地位,原因在于現貨采購增加了供應商的庫存風險與資金周轉壓力,供應商不愿意進行現貨貿易,采購商也就不得不繼續訂單貿易模式。那么,難道現貨模式對供應商真是一無是處嗎?
供應商:現貨+線上=掌握定價權
李小姐和丈夫在中國輕紡城北市場經營著一家店面,開門做生意也有幾年了,訂單量還算可以,但賺的錢卻不多。“一是我們接的訂單比較小,二是這里對方壓價太厲害,實在沒多少利潤。”李小姐這樣解釋道。
目前,中國輕紡城訂單貿易仍占很大比例,采購商拿著需求四處談價,經營戶們迫于競爭壓力不得不將價格一降再降,導致利潤空間小,同質化明顯。這也與客源少、不穩定,經營戶急于抓住任何一個采購訂單來維持門市的經營有關。
其實,商戶們要擺脫現下的境況,掌握定價權,走現貨模式是一大出路。所謂現貨模式,即供應商根據自身對于紡織市場行情的判斷,提前生產儲備一定量的紡織面料來迎合甚至引導采購商的需求。供應商在這種模式下,迫于銷售壓力,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市場研究、新產品研發、服務特色化這些方面中去,從而一方面掌握了現貨的定價權,一方面促進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但正如上所述,現貨模式下的銷售壓力很大,一旦滯銷,供應商將面臨嚴峻的庫存資金和流轉資金問題。
解決現貨銷售問題,是擴大紡織貿易現貨規模的先決條件,首先要從解決客源和解決庫存兩大問題著手。
據悉,近期推出大型線上面料促銷活動的網上輕紡城就在積極應對這兩大問題,期望借此降低商戶顧慮,打開紡織行業現貨模式的大門。
針對中國輕紡城的客源問題,網上輕紡城通過搭建輕紡城“虛擬市場”,將實體門市搬到了網上,將中國輕紡城原本的只能實地前來的小客源群體擴展到了即使來不了柯橋也能促成交易的大客源群體,借助網上輕紡城網站日均200多萬的流量,將中國輕紡城市場以24小時營業,地圖、信息、產品全展示的姿態推到了巨大的網絡市場上來。曝光量、可見度的大幅提高,客源群體的大面積拓展,對于經營戶們的現貨銷售無疑是有很大作用的;針對庫存問題,網上輕紡城計劃著手組建倉儲物流服務體系,將通過提供統一的大型分銷倉庫、專業的倉儲物流服務來減少供應商各自租用倉庫的資金壓力以及提高商戶在倉儲物流方面的營銷效率。
紡織行業的現貨網銷時代是否已經來臨?或許我們將在今后不斷翻新的各種網絡促銷活動中找到答案。(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