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武漢紡織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大四學生徐飛燕主持的“超疏水銅表面的液相法制備及耐腐蝕性能研究”項目獲得技術突破,研究團隊研發的超疏水銅表面晶面選擇性刻蝕方法技術領方法新穎,操作簡便,市場潛力巨大。
據了解,該項目獲得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并在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主辦的湖北省大學生化學(化工)學術成果報告會上獲得一等獎,相關論文發表在《物理化學學報》和《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期刊上。
徐飛燕在大二的時候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潤禾計劃”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團隊,從此與超疏水銅表面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徐飛燕和她的四人小團隊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反復實驗操作,不斷修正,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最終研發出了一種簡單的晶面選擇性刻蝕方法。
超疏水銅表面類似于荷葉,將水滴在上面,水珠會立即脫落,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材料。研究發現,其在自清潔表面、油水分離、減阻、微型流體設備、防腐蝕等諸多領域存在巨大應用價值。“如果將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管改換成經過處理過的銅管,那么就可以有效減小在水的輸送過程中所產生的阻力,減少能源消耗;將銅表面超疏水處理后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可以提高銅材的使用壽命,減少銅的消耗。”徐飛燕介紹說,“再如,利用超疏水銅網的油水分離特性,可以直接過濾掉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漬,凈化水質。我們下一步研究將這之一技術應用到紡織材料上,如果得以實現,那么以后我們只要將臟衣服浸泡在水中再拿出來,就可以將衣服自動洗干凈了,節約了水資源,同時也能避免環境污染。”
據指導老師介紹,國際上以往在制備超疏水銅表面時主要分為一步法和分步法。前者通過將銅片浸泡在特殊藥品中制得,雖然操作簡單,但耗時較長;后者是將銅表面涂上一層特殊物質,耗時短,但表面涂層容易脫落,使用性能較差。而徐飛燕團隊通過高能晶面的選擇性刻蝕,使得銅表面的刻蝕過程可控,通過該法所得到的銅表面具有多面體突起狀粗糙結構,且銅片表面被均勻刻蝕,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具有明顯的新穎性和可操作性,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