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產品頻亮黃燈
2003-06-27 00:00:00
全球紡織網訊:(新華社消息)以彩電被訴傾銷為標志,中國產品的出口大戶美國市場近期已頻頻亮起黃燈。從表面上看,包括反傾銷在內的美國政府部門的貿易救濟措施接踵而來,更深層次的,則是中國廉價產品急速對美出口造成了美國就業市場的巨大壓力,導致美國相關行業協會和勞工組織紛紛出面向政府和國會施加壓力。這種壓力正在而且將更加促使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采取愈來愈嚴厲的限制措施,美國企業也將想方設法打壓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中國有關方面和出口企業如不妥善因應,后果堪虞。
雖然彩電案引起各界對美國市場的關注,但是相比之下,中國的紡織品遭受的壓力更大。5月21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公布了對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實施保障措施的申訴程序。眾所周知,在世貿組織允許成員方采取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這三大貿易救濟措施中,保障措施是最為嚴厲的限制手段。雖然根據中國入世協議的規定,美、中應先行協商,即使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美國采取保障措施,期限也不得超過一年。但是,一旦美國啟動該項措施,其對中國紡織品的打擊是直接的,而且極具殺傷力。
美國的紡織品保障措施申訴程序公布后不久,5月24日,在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所屬的商務及司法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來自紡織業、制藥業、農業、化工業、制造業的10家美國企業先后作證,指控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傾銷。他們共同表示,如果繼續聽任中國商品進口,他們到最后只有關閉工廠,造成美國失業情況惡化。美國媒體特別報道了美國安維爾國際公司總裁的發言。據悉,該公司主要生產建筑用導管配件,在美國和加拿大有12家工廠和5個銷售中心。但由于近年來中國導管配件大量流入美國市場,不得不關閉在喬治亞州的工廠,解雇了350名員工,并將設備遷移到賓夕法尼亞州的工廠。但情況并未好轉,中國導管配件在美國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日前,公司又解雇了賓夕法尼亞州工廠100名員工。這位總裁表示,“廉價的中國商品充斥美國市場,許多建筑材料的價格僅相當于5年前的50%。其結果是,許多美國公司倒閉,工人失業;許多美國的就業機會都給中國搶走了,而我們的政府卻無動于衷,讓這些工作消失”。
在這次聽證會上,美國眾議院商務及司法小組委員會主席表示,1985年,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僅為600萬美元,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創下了1030億美元的新高。從1985年到2002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增長了1.7萬倍,美國制造業失去了200萬個就業機會,是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壞的年頭,整個制造業有27.5%的生產能力沒有投入使用。
作為應用最多的限制中國產品的手段,美國對華反傾銷的力度一直未曾減弱。
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商務部先后終裁認定來自中國的鐵柵欄和糖精構成傾銷。其中在糖精一案中,除了蘇州、上海、開封3家廠商被征收249.39%到291.57%的反傾銷稅,其他所有中國廠商被征收329.33%的稅率。事實上,由于該案所有廠商被征稅率都超過200%,中國糖精能否繼續出口美國市場已成疑問。
除了彩電和上述兩案,僅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月初還將對另外兩起對華反傾銷案進行審理。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出口產品尤其是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具備相當的成本優勢,卻缺少技術優勢。而一些美國企業或行業協會則揚長避短,從各個層面狙擊中國產品。在對付中國產品的成本優勢方面,他們一方面向美國政府和國會施加壓力,一方面舉起反傾銷大旗。在對付中國產品的技術劣勢方面,一些美國企業則利用專利手段進行反擊。
有跡象顯示,在中美企業的合作中,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不愿給中國企業專利使用權。他們認為中國產品售價太低,即使加上專利費,他們還是競爭不過。而一旦發現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貨侵犯其專利權,他們就會立即索賠或封殺。除此之外,現在還有許多美國公司到中國申請專利。這種申請一旦成功,中國企業不但進不了美國市場,連開發本國市場也碰到了困難。一位在美執業的律師告訴記者,她的客戶個個都在中國申請專利,這種現象是過去少有的,很值得中國方面警惕。
美國市場是中國外貿出口的重中之重,雖然從總體上講中美貿易是健康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中國企業不注重品牌、技術含量,過多地依賴大批量低價出口,甚至在出口之前就打內戰互相壓價,致使一些低檔次的產品大量進入美國市場。這種破壞性開發,加上中美政治關系的復雜多變,已使美國市場的前景出現了不協調的陰影。當然,目前的現象只能算是黃燈閃爍。但是,接下來怎么辦,是我們自己主動調整,采取可持續發展的出口戰略,還是等著外國人來“修理”中國的出口秩序。這個問題,已經擺在了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的面前。
中美紡織品之爭劍拔弩張
美國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在《聯邦紀事(Federal Register)》上公布了針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工作組報告書中關于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的實施程序,并于當日生效。
根據該程序,美國國內符合條件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商或其代表可以提請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服裝實施限制措施。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華紡織品限制措施程序的頒布,為美國重新對華紡織品設限鋪墊了道路,這意味著中國輸美的紡織品面臨著一個隨意性很大的壁壘限制。
在美國正式公布該實施程序之前,記者曾采訪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有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美國日前的設限動議是專門針對紡織品的保障條款,并不是日前某些媒體報道的特別保障措施,它是針對我國入世的承諾而定,比特保使用起來更方便,也有更大的隨意性。記者注意到,在實施程序中,不合理的規定比比皆是:首先,在“市場擾亂”的問題上,該程序并未給出“市場擾亂”的明確定義,使得美方在判斷是否存在市場擾亂時只憑主觀臆斷。其次,該程序規定,不僅與涉及的中國紡織或服裝產品同類或直接競爭的產品的國內生產者可以提出申請,甚至生產與涉及的中國紡織或服裝產品同類或直接競爭的產品所用部件的國內生產者也可以提出申請,這樣就大大擴大了申請主體的范圍。最后,該程序規定的申請條件過于籠統和寬松而對中方的限制則更為苛刻。
美方的重新設限將使我國輸美紡織品面臨滅頂之災。記者查閱了該程序:美國業者可向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提出保護申請。該委員會須于15天內決定是否接納申請。對于委員會受理的任何申請,委員會將在公眾評論期結束之后的60個日歷日內,就是否請求與中國磋商做出決定。如果委員會做出了肯定性的決定,委員會將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假若美國政府決定進行磋商,將在《聯邦紀事》上公布有關決定及對受影響的中國產品實施的最低配額限制,配額限制將即時生效。公告確認的數量限制應為超過提出磋商請求當月前的最近14個月中前12個月進入美國的原產于中國的有關紡織和服裝產品數量的7.5%(羊毛產品為6%)。
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主要的傳統產業,紡織服裝出口對于中國極為重要。目前我國紡織業(包括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約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來料加工貿易,實際的國際依存度也在30%以上。而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更是高達50%以上,據測算,我國服裝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全國服裝生產就要下降0.5個百分點,全國就會有3.6萬人失業。可以預見,一旦美方根據該措施進行設限,將會給我國輸美紡織品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
-
-
-
-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