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去年國內外絲綢市場總體較為疲軟和農村外出勞力增多等因素制約,部分蠶農積極性有所下降。今年以來,縣鄉政府、縣絲綢公司、蠶農聯手,構建“政府營造產業發展環境,縣絲綢公司全力培植骨干產業,蠶農增加經濟效益”的三贏戰略,以抓好優質蠶繭工程,調整行業結構,提高繭絲綢產品質量。以龍安鄉為例:龍安鄉作為開縣常年發種量2900張的蠶桑基地鄉,緊緊抓住近期國內外市場繭絲價格已出現止跌且平穩略升趨勢、繭絲出口量及部分主銷市場需求有所增加、今年下半年絲綢出口將可回升的有利形勢,鄉政府與縣絲綢公司牽頭,抽調縣絲綢公司、鄉經濟發展辦公室等部門人員組成聯合調研組,著力考察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由于政府加強了宏觀政策引導,蠶農市場經濟意識增強,蠶絲行業通過理性經營及時調整生產,“三贏”成效初顯。
1.爭抓退耕還林契機,穩固優化蠶業基礎,為繭絲綢加工提供優質原料。
實施縣委縣府提出的“十百千萬優質繭產業化工程”,必須堅持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目前,龍安蠶桑發展逐步實現育苗栽桑與良桑嫁接改造、優良蠶桑品種試驗試繁并重上來;從粗放養蠶轉移到養蠶設施改造、技術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集約經營上來;從一家一戶養蠶經營轉移到專業化生產上來,對全鄉蠶桑基地村開展動態考核,建立嚴格的考核責任機制,在去年新建桑園350畝,栽桑19萬株的基礎上,今年已納入規劃新建桑園1200畝、新植桑樹120萬株。
2.大力推行“公司+農戶”的組織形式,推進集約化、產業化進程。
解放開縣絲綢發展的生產力,必須在蠶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上拓展新思路,引入競爭機制,協調工農關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搭建好行業大平臺。重點發展、完善蠶桑專業合作社,輔以二次返利等優惠政策吸引蠶農加入。今年以來,龍安鄉在縣絲綢公司的指導下,按照“民有、民管、民享”的合作組織原則,新建“聯利、聯心、聯力”的蠶桑專業合作社2個,入社蠶農達360戶。
3.加強技改力度,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提高開縣繭絲品質,必須負重自強,整合蠶絲業資源,開拓創新,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建立良性的產業鏈,堅持以質取勝不動搖,千方百計提高蠶繭質量。結合春蠶和春耕生產,縣絲綢公司派出大批科技人員和鄉政府干部一道,以貫徹《繭絲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為契機,開展栽桑養蠶技術大培訓,并將蠶桑科技VCD在鄉廣播電視站反復宣傳播放,開展科技趕場,出臺多項激勵措施,大力推行小蠶共育、室外大棚養蠶、紙板方格蔟等實用技術,全力提高養蠶單產、提高蠶繭內在質量,增加蠶農經濟效益。鄉政府對新建的養蠶大棚每間驗收合格補助600元,現已新建17處養蠶大棚,共補貼蠶農建棚資金10200元。
4.重點扶持養蠶大戶,搞好示范點建設。
提升開縣繭絲綢整體水平,必須抓住制約發展的質量瓶頸,按照“突出基礎,重抓技術,整體推進”的思路,鄉村蠶桑技術員蹲點指導、資金重點傾斜的原則,對新增養蠶大戶及時配備噴霧器、消毒池、消毒藥物若干,嚴格控制蠶病危害,通過重點戶和專業戶的示范輻射作用,使蠶農養上放心蠶。
5.規范鮮繭流通秩序,堅持市場準入。
堅持“誰投資發展,誰收購受益”的原則,嚴格鮮繭收購資格的認定審批條件、程序和市場準入制度;加大規范鮮繭流通秩序力度,工商部門依法取締無證收購單位,技術監督部門堅決查處違反質量標準的收購單位,營造良好的收購經營秩序;鮮繭收購實行政府指導價,由市場進行調節;鮮繭質量檢驗收購體現優質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