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亞麻產業在品種選育、種植技術、生物加工、機械化生產與收獲等技術及其產業化水平方面相對滯后,面對更開放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國亞麻業必須尋求突破口。
據了解,我國年出口亞麻紗2萬噸左右,亞麻布1億米左右,是世界亞麻
紗、布出口大國。專家預測,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我國麻織品出口將
不斷增加,國內市場可達40億美元,國際麻類服裝和制品的潛在市場將超過1
60億美元,對亞麻原料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加。
近年來,我國亞麻紡織企業迅速發展,生產規模僅次于俄羅斯,居世界第
二。“十五”期間,我國每年亞麻纖維的需求量將達10萬噸,亞麻生產面積只
有達到24萬公頃以上方可滿足工業生產和出口創匯的需求。但目前全國的種植
面積僅有10萬公頃左右。由于原料生產不足,國內亞麻纖維價格明顯上漲,上
等亞麻纖維由原來的8000元/噸漲到24000元/噸,二類粗麻纖維由原
來不足2000元/噸漲到5000元/噸。
我國發展亞麻種植的自然條件良好,但原料生產卻一直處于滯后狀態,造成
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亞麻育種體系不健全,國內亞麻原莖生產長
時期停留在每公頃3750公斤左右,比世界發達國家公頃均產7500公斤低
了50%左右;二是長麻率低,國內品種只有11%-13%,與世界17%-
18%的水平相差很多;三是國內亞麻梳成率為45%,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
10至15個百分點,且強度不高、斷頭率高,難以生產高支紗。另外,國內亞
麻種植機械化程度低,80%以上的麻田靠人工收獲,播種過程中種子損失量高
達30%,亞麻植株原莖產量低,纖維品質低質量差,生產的高成本和低效益已
成為制約我國亞麻原料生產的瓶頸。面對這種行業現狀,我國亞麻業要想獲得發
展,必須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廣泛開展國際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