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沒有自己的商標,傍名牌現象嚴重……22日,業內人士向記者細數了武漢皮革行業的“軟肋”。
湖北省皮革行業管理辦公室的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武漢的皮革制品廠多集中在漢陽、漢南、漢川等區域,但多數廠家規模偏小,采取作坊式、家族式管理,根本沒有真正的設計人員,而且不注重知識產權,沒有注冊登記或申請商標,靠仿冒別人的產品或“傍”名牌經營,如市場上就出現了“達”、“森”等牌子的鞋,產品以極低價銷往批發市場。
“花旗底,漢紋皮”,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漢產皮鞋就聞名全國。因各方面原因,1985年、1986年時湖北皮革業開始走下坡路,由皮革產品生產重地轉向銷售重地,一些好的皮革技術人員也大多流失于廣東等地。目前,湖北皮革產品實力明顯不足,跟全國其他地區不斷冒出的新秀相比,茂記皮鞋等牌子顯得“有點跟不上趟”。
有關資料顯示,武漢每年自產皮鞋六七百萬雙,但這僅占銷量的1/10。有關人士認為,武漢皮革業急需出現自有知名品牌“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