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服裝到底弱在哪兒
2003-07-23 00:00:00
憑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經濟環境,近幾年來,廣東服裝產業的發展令人矚目:在國內市場,粵產服裝以別致、時尚、緊跟國際潮流而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和認可;在國際市場,粵產服裝的出口量已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省市,并且每年仍呈不斷增長之勢,以2002年為例,粵產服裝出口量比上年增長了17%~18%;以牛仔服、休閑服、內衣等為主的產業中心的形成,彰顯了粵產服裝的生命力。然而,粵產服裝所取得的這些驕人業績,卻不能掩蓋其在品牌發展上的弱勢,特別是隨著中國服裝產業不斷向品牌競爭的邁進,粵產服裝缺乏知名品牌、特別是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的發展現狀反而更加
明顯。
業內人士在分析廣東服裝缺乏名牌的原因時說,這主要與廣東服裝目前沒有產業龍頭、生產結構分散、各企業主要為國內外服裝企業做加工、賺取有限的加工費這一發展模式有關。
據悉,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服裝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的著衣觀念也發生了不斷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已完成了原始積累的一些廣東商人開始大量介入制衣業,他們從國外購進大批先進設備,從事服裝生產,并逐漸形成了以織布、定型、拉鏈、漂染等為主的配套產業鏈。以西裝為例,當時廣東商人從歐洲進口的生產線就達10余條,耗資數億美元,并在競爭中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但由于廣東服裝企業品牌意識薄弱,當越來越多進口服裝企業看好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而將生產重心向中國轉移時,滿足為進口品牌做加工成為許多廣東服裝企業發展的首選,并由此成就了廣東服裝業強大的生產能力。如,目前僅在廣東虎門鎮一帶,就有上規模的制衣廠上千家,還有其他配套生產廠家近百家,從事服裝經營的店鋪8000余家,年生產服裝已超過1億件(套);而另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廣東自有的服裝名牌幾乎沒有,不僅如此,廣東已有的服裝名牌也在市場中逐漸消失。
其實,到目前為止,廣東服裝產業通過為國內外服裝企業、特別是香港和歐美等制衣業發達國家和地區企業做OEM,在生產、設計、營銷等方面已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此同時,廣東服裝產業在對服裝流行資訊的反應上也遠遠高于國內同行、甚至超過了國外同行。有資料表明,眼下,廣東服裝行業對海外流行布料、款式的反應最快,并從這里輻射到全國,而且廣東服裝行業對巴黎流行服裝的反應周期也明顯高于國內外制衣業很發達的同行,像日本的東京、中國的香港等。
基于此,有業內人士呼吁,面對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對于生產能力已趨于飽和的廣東服裝產業來說,僅僅滿足于為他人做嫁衣已不是最好的出路,對于廣東服裝產業來說,如何利用現有的生產優勢、市場優勢和資訊優勢做大做強品牌已成當務之急,而廣東服裝現有的基礎,也到了其進行品牌發展和擴張的時候。關鍵,企業要先有做品牌的發展觀念。當然,廣東服裝企業要走出這一步,進行企業轉制、資本運作、組建大的服裝集團則是必不可少的。
-
-
-
-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