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生產各類紡織器材產品的企業有數百家,在品種、價格、數量上基本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為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大多數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在技術和質量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很大,產品基本上處于中低檔水平。由于客觀的原因,紡織器材行業存在著生產分散、技術薄弱、經營落后、無序競爭等弊端。
生產分散。我國紡織器材生產企業多達數百家,除兩個核心企業資產超億元外,絕大 多數廠家資產只有百萬元,甚至有的只有數十萬元,規模小且又分散在國內十多個省份。這種小而散的發展模式,不僅不符合現代工業經濟規律和資本、人力、技術等資源的合理使用,而且還制約企業和行業自身發展,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缺乏足夠的競爭能力,難以抗衡國際競爭。
技術薄弱。技術開發投人少。紡織器材行業每年銷售額數億元,但科研投資不足1%;在全行業從業人員中技術開發人員卻不過百,且技術素質不高,參差不齊;生產和實驗裝備陳舊落后,技術含量低;基礎理論研究薄弱,產品技術研發滯后,缺少原創性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極少。以生產膠輥膠圈企業為例,全國有近40個廠家生產,品種型號數百 個,但是絕大部分是低水平重復。因此能與世界著名品牌競爭的產品屈指可數。
經營落后。經過近幾年的改革,一部分企業已經完成改制,但在管理上還有相當部分企業是家族式、作坊式、計劃式管理;有一些企業開始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但是,尚未完善,缺乏現代化企業管理手段。企業管理基本上處于原始的利益沖動型,在市場營銷上仍然采用的是人海戰術,尚未建立現代營銷體系,這些都從深層次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無序競爭。我國紡織器材企業的無序競爭主要表現在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不力、同類產品價格相差懸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由于行業內耗大于外部競爭,削弱了企業的發展,使整個行業競爭力下降。
從近年紡織器材行業發展看,雖然已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存在相當的發展潛力。因此,紡織器材行業必須從行業宏觀的角度,正視存在的問題,探索行業發展的應對措施。
企業在體制改革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深化、建立現代化企業經營機制,創立具有鮮明特點的企業文化、科學的管理體系、激勵的科技政策、現代的營銷機制和財務制度。尤其是企業領導人要深入學習,培養企業家素質,正確處理好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關系,這是企業與國際接軌,迎戰市場競爭的關鍵。
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企業不能創新不僅失去發展能力,同時也會喪失生存能力。技術創新一是要有科學的研發體系,二是要有高素質人才,三是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企業要在這三要素上逐步打好基礎,使技術創新走上良性發展道路。在技術創新中要重視產品、工藝、裝備三方面技術配套,重視與相關院校專業研究機構的合作,重視相關 的基礎理論研究。根據行業和企業的條件,著力做好技術的漸進性創新,逐步創造條件向原創性創新發展,最終創立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系。
品牌是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品牌戰略是企業建設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系統工程,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要努力樹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具有企業特點的企業理念和行為準則,同時開發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產品,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努力培育出能與國際著名品牌抗衡的中國品牌。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特征,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紡織器材行業要不斷探索,逐步建立行業行為規則,倡導良性、有序、正當的競爭,反對惡性、無序、不正當競爭。要倡導企業領導人之間的交流,建立合理的溝通機制,探索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的途徑,共同抑制行業內不良行為,創造條件,聚集行業力量參與國際競爭。
我國紡織橡膠器材市場已經進入國際競爭時代,分散的、小規模的企業是難以在競爭中取勝的。因此,企業建設必須首先做優,即創造和發展優勢的技術、優秀的管理、優越的經營機制、優良的經濟運行質量,實現企業的整體優勢,企業才能真正強大。同時必須隨著大環境的改革發展,通過良性的競爭,推動以產品為紐帶,骨干企業為核心,逐步形 成若干個互補的集合競爭體,甚至還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資產重組,增強行業的競爭能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競爭中全面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