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服裝業有著較好的發展基礎,西部大開發也為西南地區服裝產業帶來了生機。有關專家提出,要想做大做強西南服裝業,必須解決好四個困擾產業發展的問題。同時,對于服裝企業來說西南地區市場展現的空間異常廣闊。
我國服裝產業逐步向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為西南地區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專家提出,要想做大做強西南服裝業,必須破解產業鏈脫節、本地品牌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從業人員素質低這四大困擾產業發展的“癥結”。
有關專家認為,長期以來作為服裝產業主要產地的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客觀上有擴大生產規模和拓展市場空間的要求;而有著勞動力、土地、原料等資源優勢的重慶、四川、貴州等西南地區,又非常適合服裝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集聚和發展。
目前西南服裝產業存在以下明顯的不足。
一是服裝產業鏈脫節導致生產加工成本高。重慶市意大利羅伯特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明說,目前整個西南地區尚無完備的面料、輔料、服飾配件產品供應,難以適應提高服裝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的要求,尤其是面料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西南服裝產業發展的“瓶頸”。以重慶為例,目前重慶服裝重點企業生產所用面輔料,80%以上來自沿海地區或直接從國外進口。而一些知名品牌,比如白麗服飾公司使用的面料基本上全部從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進口,其鈕扣等服飾配件也多在沿海地區采購。
重慶苧麻年產量50萬擔,占全國總產量的1/5,年產蠶繭120萬擔,兔毛千噸以上,發展絲綢、苧麻服裝加工具有資源優勢。但由于近年來印染等行業的極度萎縮以及設備、技術等因素的制約,絲綢、苧麻的深加工產品比例很低。羅明揚認為,重慶的這種情況在西南地區具有相當普遍性,服裝關聯產業發展滯后,加重了西南服裝業的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業競爭力。
二是原創品牌影響力有限,導致產品市場占有率較低。目前,川、渝、貴等西南省市區僅有地區性品牌,尚無知名品牌,并且形成規模效應的品牌產品少。據統計,2000年重慶全市服裝品牌產品產值1.46億元,品牌產值不到10%。產品以中低檔為主,2001年20戶重點服裝企業生產的服裝每件平均售價僅66元,在品牌形象、技術質量、設計款式、流行時尚等方面很難與東部沿海省份抗衡。而位于成都市青年路的九龍服裝城容納了1100多個品牌,日銷售額達2000萬元人民幣,其中本地品牌數所占比重不到20%,銷售額比重則更低。
三是經濟總量偏小導致行業發展后勁不足。就西部地區而言,西部 12省市區占國土面積70%,人口占1/3,但服裝自有產量只占全國產量的2.1%。以成都為例,成都的消費市場非常活躍,每年服裝市場銷售額不少于50億元,但自有的服裝年產值只有12億元左右。就服裝企業規模而言,目前全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平均銷售額近2000萬元,重慶僅為1049萬元,只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迄今為止,重慶還沒有一家年銷售額上億元的服裝企業。從總體上看,整個西南地區的服裝行業尚處在小打小鬧、散兵作戰的狀態。
四是觀念陳舊落后導致企業整體素質較差。西南各省區不少政府部門將支柱產業定位于基礎薄弱的高新技術產業,對勞動力密集,技術要求不高的服裝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的重要作用卻認識不足,服裝產業發展難有政府資金、政策等大力支持。在這種思路下,西南服裝產業多以民營為主,作坊式的生產經營較為普遍,不少企業滿足于現狀,沒有做大做強的意識。因此,西南服裝產業的崛起還有賴于政府意識的轉變和大力引導、支持。
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西南地區服裝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服裝服飾消費在普通群眾家庭收入中將占據更大比例,對品牌服裝的需求也會增強,企業開拓西南服裝市場的空間依然廣闊。
成都市服裝協會常務理事長、成都服裝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明揚認為,盡管西南地區服裝產業發展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表現滯后,但服裝產業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因此也成為企業投資的理想之地。據中國服裝協會統計,2001年我國服裝生產總量為112億件,其中東部地區占總量的92.2%,中部地區占總量的5.7%,西部地區占總量的2.1%,川、渝、黔等省區所占比例則更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南地區是國內服裝消費較為活躍的地區。以成渝兩地為例,成渝兩地每年市場的銷售額不少于100億元,而兩地一年自產的服裝總產值卻只有30多億元,遠遠不能滿足當地市場的消費需求。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西南地區的服飾消費呈快速增長態勢,市場仍在逐漸擴大。重慶市服裝行業協會市場信息部主任陳尚福告訴筆者,重慶市服飾消費占城鎮居民家庭總收入的11.5%,較直轄前有大幅上升。來自成都市王府井百貨有限公司的調查則顯示,目前衣著消費在成都市民的家庭收入支配狀況居于前三位,占家庭收入的15%,比2000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據筆者觀察,在西南地區尤其是成渝兩地,一些以銷售中高檔服飾為主的商場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群購買服飾的首選之地。成都王府井百貨有限公司1999年底落戶成都,2000年的銷售總額便達到3.7億元,2002年上升至7.03億元,今年前兩個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而這家商場的服飾銷售占銷售總額的60%以上。同時,成都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服裝的品牌消費,一些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服飾品牌特別受青睞,紀梵希、都彭、夏蒙、寶姿、佐丹奴等知名品牌在西南地區的銷售業績驕人。女裝品牌“淑女屋”1997年進入成都市場,目前在成都太平洋、伊藤洋華堂、王府井等8家中高檔商場均設有專柜,僅在成都王府井一年的銷售額就達400多萬元,在四川市場一年有上千萬元的銷售收入。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村地區服裝消費潛力也不可小覷。以四川、重慶為例,兩地人口有1億多,80%以上為農村人口,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00元左右,且收入水平呈增長趨勢,服裝消費絕對值也隨之逐年提高。重慶朝天門市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中低檔服裝產品批發業務為主專業市場,其80%以上的服裝銷往農村,市場覆蓋重慶市40個區縣,同時輻射川東、貴州、湖北的部分地區。去年這個市場累計交易總額達86億元,其中服裝交易額在50億元以上。通過調研發現,農村衣著消費仍以物美價廉的紡織品為主,特別是一些價格低、品種多、質量較好的化纖紡織品,深受農村消費者歡迎。同時,西南農村地區的中高檔服裝短缺,這部分市場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
在調查中了解到,西南地區服裝產業的市場商機已吸引一些企業紛紛建立基地或工業園區。闖蕩西南市場多年的“雅戈爾”男裝以其品牌優勢不僅進駐西南大中城市的主要商場,同時在當地建立了生產加工基地,其銷售市場還延伸到縣城和小城鎮市場,并計劃斥資2億-3億元在重慶建設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四川成都服裝工業集團公司也看好西南服裝業的發展前景,去年初開始著力打造成都西部服裝工業園,擬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服裝面、輔料生產及交易的集散地。這個工業園區占地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后可以容納500家大中型生產企業,年產6000萬件以上中高檔服裝。目前已有四川米蘭、新加坡鱷魚等國內外服裝公司簽訂入駐合同。
專家分析認為,我國西南地區是目前服裝業投資的理想之地,而要做到理性搶占這一市場,準確的市場定位、不斷的推陳出新、適宜的商業業態,科學的營銷策略和穩定的營銷隊伍等因素缺一不可。
一項調查顯示,西南市場是服裝消費較為活躍的地區。以成渝兩地為例,每年市場銷售額不少于100億元,而兩地自產服裝總產值只有30多億元。一些以銷售中高檔服飾為主的商場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人群購買服飾的首選之地;而隨著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服裝消費絕對值也逐年提高。事實上,西南地區服裝市場的競爭已經開始。專家提醒欲開拓這一市場的企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才能理性搶占先機,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第一,準確的市場定位是進軍西南服裝市場的先決條件。一些服裝品牌在西南市場的經驗表明,企業應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把握這一地區的消費習慣,找到準確的定位,逐漸培育固定的消費群體,形成穩定的品牌特色,切忌品牌定位及產品風格搖擺不定。“雅戈爾”在西南市場十多年來主要將消費群體定位于白領階層以及機關、企事業人員,年齡在30~50歲之間;廣東東越的“以純”服飾則針對大、中學生,生產活潑健康、簡潔明快的休閑系列產品。這些成功的企業還建議,剛剛起步或根基不穩的服飾品牌,最好先進入最直接、層次較低的消費市場,和消費者頻繁接觸,以逐漸把握消費者心理,找準定位,從追逐消費者需求向引導消費購買方向發展。
第二,不斷的推陳出新是緊跟市場變化,把握消費需求的保障。不少市場資深人士都感到,西南服裝市場有一個突出特點:消費者求新、求異,甚至是“喜新厭舊”。無論哪種服飾,在產品設計、店鋪陳列、形象展示等方面都要跟蹤市場需求的新動向,不斷更新產品,以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雅戈爾”在西南地區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調查和研究市場,改進工藝、創新產品的過程:從早期的雙排扣、不開叉西裝調整到單排三粒扣、四粒扣、雙開叉西裝,均率先贏得了市場和目標消費者。隨著全球服裝市場休閑風潮日益明顯,消費者對休閑服裝品牌在產品求新求異、款式豐富時尚方面的要求更多于正裝。
第三,科學的營銷策略和適宜的商業業態是進入市場的關鍵。不同的商業業態適合不同的服裝產品及其目標消費群體,企業的營銷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曾任多個服飾品牌西南地區負責人的蘇忠海認為,品牌服飾在西南市場可直接進入與其風格、特色匹配的大中型商場,或在較繁華地段開設專賣店,利用已有的知名度迅速打開市場,最好不要發展零星批發客戶;知名度不高但產品質量較好、營銷資金充裕的品牌,則可在最繁華、人流量大的地段開設專賣店,并輔之以路牌廣告或適當參加一些公益性活動,以盡快提升其形象和知名度;實力不強、品質一般、產品設計能力不強的中低檔產品,建議以價格取勝,可大量開設專賣店,健全自有銷售網絡,大力開拓二、三級市場。
業內專家還建議,休閑裝在西南市場的發展通常適宜走連鎖專賣的路子。休閑裝進入西南市場后,應在人流量最大、商業最繁華的地段,如成都春熙路、重慶解放碑開設專賣店,設計個性的專賣店形象,講究店堂的陳列、裝飾和管理,彰顯品牌形象和風格。春秋兩季是休閑裝銷售和加盟的高峰期,企業應在當地有影響力的媒體進行廣告宣傳,擴大品牌影響力。“以純”休閑品牌便是以這種方式在西南市場獲得成功的典范,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走出了一條從批發到品牌發展的路子。
曾任“高邦”、“七匹狼”、“堡獅龍”等品牌代理商的成都東辰圖騰獅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宗斌認為,目前西南地區的代理商一般愿意選擇有一定知名度、公司實力較強的品牌;對品牌影響力不大的,則要求價格有一定優勢。他還強調,不管品牌知名度大小,代理商最看重的還是產品品質。
此外,進入西南市場的服飾品牌一定要配有較強的市場拓展和營銷隊伍,并保證管理及營銷骨干人員的相對穩定,避免因人員流動過快而影響經銷商的積極性及對品牌的信心。(作者:徐旭忠 熊艷)